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日經》報導,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指出:中國的華為技術正在維持半導體的自主開發。由於美國加強制裁而失去了半導體晶片的代工廠商,但華為並未推進開發子公司裁員,而是仍維持業務,顯示出對因中美摩擦而作為戰略物資再次受關注的半導體的執著。

中國在AI、半導體等科技產業上發展進程已讓美歐決定組成技術聯盟予以抗衡,正出訪歐洲的美國總統拜登擬下周與歐盟共同宣布該計畫,在半導體、量子科技等項目上合作,捍衛全球科技的領導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去(2020) 年疫情困擾美國,各項表現荒腔走板。最近的方方面面逐漸回穩,最壞的景況已經過去,甚至逐漸遠離。未來拜登的政策要「重建美好未來 (Build Back Better)」值得關注。

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5日支持美國的提議,同意將全球性最低企業稅率定為15%,邁出歷史性的一步。資誠(PwC)進一步指出,此協議,承諾推動OECD所建議的全球數位課稅方案(方針一)及全球最低稅負制(方針二)。

編按: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物價都在上漲,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警告:如果這波通貨膨脹持續下去,可能會威脅到全球經濟。中國當局試圖以人民幣阻升、金融監管及嚴查違法漲價應對通膨蔓延。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了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查清違法違規漲價線索。並配合相關部門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範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大陸金控公司時代來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大陸中信集團及光大集團已率先提出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這是大陸去年底公布金控管理辦法後首度提出申請的兩家公司。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去年6月開始,展開一波長達一年的升值走勢,從2020年5月底的7.1348人民幣兌換1美元,一路升值到今年5月底的6.3688人民幣兌換1美元,一年升值幅度高達10.73%,這波升值走勢,終於在人民銀行祭出調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4年來首度)、以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的視訊會議後,初步產生阻升的效果。

拜登政府今年2 月 24 日宣布對美國4種關鍵產品供應鏈進行100天調查,分別為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以及藥品等,在白宮官網公布了這份調查最新報告,外媒也指出,拜登政府將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設法解決美國經濟的影響。至於半導體部分,拜登政府強調與日韓合作,反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部位於的台灣,卻沒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