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大陸手中有哪些反制奇招?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全球發起對等關稅計畫,後在多國選擇與美協商下,宣布關稅執行推遲90日,唯獨中國大陸不屈服,並任由川普不斷喊價提高稅率,近期美國對大陸產品的關稅最高可達245%,但大陸官方對於關稅仍採取堅硬態度。外界也疑惑北京當局有何底氣,或者手中還握有哪些王牌可跟美國抗衡,梳理近日輿論議題,主要在於美債、多元市場、關鍵礦產與大陸專制體制等優勢。

美國關稅威脅 大陸官方表現強硬

美國白宮網站15日發布關於「232」調查的事實清單,稱由於中方對美關稅反制,中國大陸目前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至此關稅稅率已經達到難以承受的數額。大陸外交部回應,美方對陸輪番加徵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只會更加暴露出美方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脅迫的伎倆。

與此同時,大陸外交部也放下狠話稱,「如果美方繼續玩弄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從大陸外交部回應可知,中方認為華府的關稅稅率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對於川普以關稅為籌碼也表態懶得多理會。中方的態度相較於其他國家紛紛向美國斡旋協商顯得突出。也讓輿論熱議中方狀態,一個問題在於,為什麼中方不讓步?而這個問題或可從歷史教訓、博弈戰略中來思索。

歷史經驗、博弈戰略導致中方難退讓

就中國大陸歷史角度來看,晚清自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朝在1842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始,清朝在英國軍事威脅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當時衰頹的晚清難以抵抗,只能屈服,而這屈服也引發後續節節敗退。而中共政權時常把民族恥辱歷史銘記於心,因此在大國博弈中,很難有退讓跡象。

另據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近期則從「膽小鬼博弈」角度來分析。膽小鬼博弈指的是一種典型的非零和博弈情景,其經典模型描述的是兩輛汽車相向而行,誰先轉向避讓就會被視為「膽小鬼」而輸掉博弈,但若雙方都拒絕退讓則會導致兩敗俱傷,這時率先明確聲稱自己將採取強硬策略的一方將占據優勢。

中信證券團隊分析中方優勢在於,大陸貿易結構更趨多元化,對美出口占陸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可以更為有效地分散對美出口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此外,大陸政策儲備工具充足,包括能推出系列宏觀增量政策、輔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刺激需求以有效對沖關稅帶來出口下滑壓力。

從前述可知,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國際博弈的戰略角度,中方無法退讓,同時對於內部衝擊也有政策工具可以對沖、抵禦,以降低關稅戰帶來的衝擊性。意味大陸具備些許對抗的糧草與底氣。

一船大豆的恐慌:美國對中國大陸製造與採購的依賴較勁

除了大陸內部有糧草可因應內部波動情勢外,外界更關注對於美方來說,大陸還掌握什麼武器,能在這場較量中取勝。彭博14日報導稱,貿易戰的確沒有贏家,當前貿易戰,中方掌握的籌碼可能比美方預想的更為有力,尤其當人們開始關注其反制策略之時。「實際上,在中美經貿關係中,美國對大陸商品深度依賴,限制進口反而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美媒如彭博認為,雖然大陸經濟成長中對美出口是一大部分,但換個角度說,其實是美國消費者更依賴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因此關稅戰本身傷害的是美國自身。

或許中方知道美國消費者的趨勢,因此降低對美進口,甚至從其他地方進行進口替代。近期廣州港口一艘載運3.8萬噸巴西大豆的「賈科梅蒂(GIACOMETTI)」號貨輪順利靠泊廣州港新沙港區引發關注,而這在往常是平凡無奇的大豆交易,而在當前貿易戰期間,這條訊息透露著意義深遠的訊號。

彭博10日引述不具名人士報導,大陸進口商在本周前半段從巴西採購了至少40艘貨船的大豆。中國大陸近年持續推動農產品進口多元化,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大陸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但大豆仍是美國輸華的頭號農產品。代表大陸正在進行跟其他國家與地區進行採購,以替代原本對美的採購量,而這也成為武器之一。

對中方減持美債的恐慌

中方讓美國害怕的武器。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媒體議論大陸手中最強大的武器在於美債。英媒《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理論上,中國大陸可以通過出售這些美債以減少其風險敞口,此舉進而可能引發市場對美國資產吸引力的擔憂,並加速美元和美債的進一步貶值,也使美國進口商品的成本更高。

美國財政部2025年2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大陸2月增持235億美元美國公債至7,843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增持。從2022年4月起,大陸的美債持倉一直低於1兆美元,且總體呈減持趨勢。2025年1月,大陸增持18億美元美國公債。2022年、2023年、2024年,大陸分別減持1,732億美元、508億美元、573億美元美國公債。

雖然今年2月顯示中國大陸仍然增持美債,但外界更關注的是3月之後的數據,因為近期美債收益率波動劇烈,顯示有債主正在大量拋售美債,一度有傳言是中國大陸,但這得等具體數據才能證實。

研究機構CreditSights亞洲信貸策略主管Zerlina Zeng還預計,中國大陸未來將繼續執行長期外匯儲備多元化戰略,逐步將美元資產轉換為其他貨幣資產。

關鍵「王牌」:中方握有關鍵金屬

另一武器在於稀有金屬。包括電動汽車電池所用的材料,而大陸掌控著全球逾三分之二的稀土產量和超過90%的稀土加工能力。川普在意識到美國對於關鍵礦產的依賴性,因此將部分關鍵礦產等六大類商品都加入豁免清單之列。

而中方深知關鍵礦產的殺傷力,因此中方在對美國關稅發起反制措施時,發布了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這些材料是航空發動機和電動汽車等產品的核心原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期變稱,稀土資源是大陸手中握有的一張有力王牌(a powerful card to play),是中國大陸對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一個領域。川普幾乎無法反擊。在前述操作下,美元地位或許會動搖,也會讓美元資產吸引力持續降低。

中美制度較勁:大陸政令下達迅速且明確

最後一項則是雙方制度上的差異,大陸在實行政策時,因為專制的政治體制可以快速下達政令,包括財政預算、貨幣政策等刺激舉措可以直接迅速落實,並且快速得到執行,不需要如同美國民主體制需要經過參眾兩院的協商,耗費時間。而且在當前川普為主的政體下,其身邊的官僚或也不見得清楚掌握川普的意圖與動向,也增加美國在執行政策難度,同時也讓美國市場變成一個極不確定的地方。

這也形成一個弔詭的局面,原本被視為政策不確定的中國大陸市場,在當前川普關稅政策的搖擺、不確定性瀰漫下,反而相較具確定性。而這或也將帶動市場板塊大挪移,未來資金或是投資在這一波觀望中可能也正在思考如何做出決定。綜合上述,在關稅戰之中,中美正在進行實力的較勁,未來這場戰鬥誰輸誰贏,都會是外界持續關注的內容。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