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政局/尹錫悅下台 南韓危機難解

南韓憲法法院台北時間4日上午10時22分宣判,尹錫悅罷免案成立,即刻免職,執政黨代理黨魁權寧世表示接受判決,並向國民致歉,代總統韓悳洙則強調,切實做好下屆大選相關工作,支持下屆政府順利成立。韓國朝野因為四個月的政爭,大家都筋疲力盡,知道韓國需要政治穩定,來應付來自美國的25%關稅重擊。

在此之前,由於憲法法院遲遲未做出判決,朝野對立嚴重,在野黨指責代總統不任命新法官,是陰謀讓兩位進步派法官任期終止,憲法法院判決難產,預備再次罷免韓悳洙,執政黨則以煽動內亂罪告發民主黨全體議員,要求政府違憲解散在野黨,而各大都市,支持尹錫悅與要求尹錫悅下台的示威,動輒十幾萬人,社會對立,相激相盪,愈演愈烈。

執政黨 呼籲社會和解

很多人擔心即使宣判,也無法像過去盧武鉉、朴槿惠兩位前總統彈劾宣判後一樣,政爭立止,所幸這次彈劾案證據確鑿,8名法官雖各有政治傾向,結果全員同意罷免尹錫悅,而權寧世也呼籲民眾保持冷靜,避免暴力與極端行為,攜手守護社會的和平與秩序,停止一切煽動分裂和矛盾的行為。

執政黨的呼籲是很重要的,因為有10萬名支持尹錫悅的群眾聚集在總統寓所前,有人挑撥,很可能釀成流血衝突,尹錫悅停職後,60天內將改選,政治的輪軸開始轉動,不再停留在過去的對立。作為南韓兩大黨之一,保守派必須考慮未來的勝選,不能硬幹。

在野黨 爭取中間選民

尹錫悅停職之後,將面臨刑事內亂起訴,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最有可能選上總統的是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他在上一屆總統選舉中,以不到1%的得票率差距敗給尹錫悅,現在終於輪到他了。李在明有勝算,是因為在野黨團結,執政黨分裂,以韓國政治勢力三成保守、三成進步、四成中間來看,執政黨居於劣勢,但南韓政治兩個月是很長的時間,李在明未必有十足把握當選,近日民調都顯示,投票意向未定的比率超過李在明的支持率,顯示中間選民對政治現狀失望,而他們正是朝野拉攏的目標。

南韓經濟近日遭到內外危機,在對待財閥的態度上,進步派過去主張嚴查政企勾結、嚴打官商腐敗,而保守派則強調財閥對南韓經濟的貢獻,李在明近來對企業頻頻示好,3月下旬,他高調與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會晤時表示,「企業好,國家才好;三星好,三星的投資者才好」,試圖改變為親企業、親市場的形象。

在外交上,他同樣身段柔軟,近日接受訪問時強調,會維持日韓聯盟,這是美國對他不放心的兩處之一,另一則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美中韓 關係詭譎多變

南韓夾在美中兩大強權間,外交處境向來艱辛。韓美除了有共同防衛條約,還有3萬駐軍,但自從尹錫悅宣布戒嚴不成,被停職彈劾後,美國新總統川普,並未對南韓表示過同情,期間支持尹錫悅的群眾,多次訴諸司法不公,要求川普秉持同理心介入,但川普卻毫無反應,反倒是幾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好交情。

3個月來,美國部長級官員全部迴避南韓,近期國防部長赫塞斯訪問菲律賓與日本,偏偏跳過南韓,這是典型的「掠過南韓」(Korea Passing),世界格局劇變,南韓偏偏在關鍵時刻缺席。

反倒是中韓關係頗有互動,其中包括在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式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進步派國會議長禹元植會面,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出席今年10月在南韓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而外長王毅也在東京與南韓外長趙兌烈會晤,強調「無論南韓國內局勢如何變化,我們都始終堅持中韓睦鄰友好」。

北京之所以刻意拉攏,當然是希望藉趁美國疏遠之際,加強中韓關係,但也在防止南韓政潮中的反中情緒繼續擴散;尹錫悅遭到彈劾後,不少他的支持者認為是中國在幕後操縱南韓政局,狂熱分子高喊「滅共」口號,當地的中國與台灣學生與觀光客們,出門在外不敢說中文,怕遭受攻擊。

現在被認為親中的李在明可能出線,當然讓北京暗暗叫好,可是卻讓華府開始擔心。如何安撫川普政府,會是李在明最大的挑戰。


延伸閱讀:

南韓政權真空期 難與川普談關稅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風波,4月4日遭彈劾,確定下台,其造成的政壇動盪和權力真空,將持續到6月。

尹錫悅遭彈劾停職,讓南韓深陷政治動盪。這段期間南韓群龍無首,川普卻對各國祭出對等關稅,在談判關鍵期,南韓先派出外長趙兌烈利用慕尼黑安全會議與美國務卿魯比歐舉行雙邊外長會談,再由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次官補朴鍾元訪問華府,與美國貿易代表署等相關部會官員會談。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分析,類似的重大談判,通常透過領導人間的直接對話與送上「大禮包」來爭取成果,很難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完成,如日相石破茂日前訪美,就開出對美投資增至1兆美元的支票,和川普折衝。

首爾政治異常 美不願通話

但自川普就任以來,南韓政府還未有人能與川普直接通話。朝鮮日報報導,尹錫悅停職後由總理韓悳洙代理總統,但韓悳洙又因拒絕任命憲法法院法官等問題遭國會彈劾停職,一度由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崔相穆代理總統,3月24日韓悳洙彈劾案遭憲法法院駁回才讓他復職。首爾政治情勢異常,是美方不願安排川普與韓方領導人通話的原因。

日相石破茂2月6日已赴華府與川普會面,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印度總理莫迪也先後赴美會見川普,相較之下,南韓領導人與盟邦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是南韓繼中國大陸之後的第二大出口夥伴。2024年出口至美國的金額達1278億美元,成長11%,並創下連7年的歷史新高。對國內生產毛額近40%來自出口的南韓而言,與華府層峰難以直接溝通,形同災難。

這段期間,美國正加強對南韓施壓。川普3月初在國會演說時稱「南韓的平均關稅是美國四倍」,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只能發聲明隔空對川普喊話,表示「韓國自美國進口的商品關稅稅率實際上趨近於0%」。

另一個問題是,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4年美國對南韓貿易逆差達到660.1億美元。在川普眼中,貿易逆差就是美國吃虧,南韓缺乏與川普直接溝通管道,比其他貿易逆差國更為不利。

面對總統缺席,南韓恐難完成期盼的談判目標。曾任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現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的呂翰對韓聯社說,南韓目前由代理總統當家,較難直接向川普溝通爭取。

晶片法存廢 韓企只能乾等

美國除了對進口鋼鋁徵收25%關稅,還打算對南韓出口至美國的最大宗產品汽車課徵關稅,南韓主要收入來源晶片產業也壟罩著關稅烏雲。另外,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在美國投資設廠總額約400億美元,原本依拜登時期的晶片法受惠於美政府補貼,但川普3月呼籲廢除該法,讓三星等企業只能焦急等待最終結果。

川普近來力勸南韓與日本投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畫,為安撫美國,南韓考慮參與。但總額達440億美元的計畫將帶給南韓政府沉重負擔,讓許多人反對。

川普喜歡和能夠作主的強勢領袖交易,南韓卻是代理總統看守格局,無法拍板重大政策,因此遭美國冷落,而南韓汽車、晶片等主要產業又成為美國關稅打擊目標,讓南韓陷入挨打卻不能當面向川普解釋的不利局面。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