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撥補不低於1200億 若財政無法掖助政府會負責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另外,何佩珊也提到勞動部自2020年起逐年撥補,迄今已挹注2670億元,截至今年三月,勞保基金水位已來到新高,達9941億元,現在財務相對穩健,沒有破產問題。對於媒體進一步追問是否將撥補入法,她說,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就是一個改革,「我們已經透過撥補勞保財務進行實踐。」
- 勞保收支連7年逆差
勞保連7年收支逆差,相較精算報告預估勞保收支逆差2023年約800億元,而據勞保局統計指出,2023年保費收入4760億餘元、當年給付5206億餘元,不計入行政院撥補及投資收益,實際情況收不抵支約446億元。何佩珊認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為8年執政以來薪資上漲、基本工資上漲。第二為實際提領人數較預估數字少,原預估188萬人,但實領僅有174萬人,減少14萬人領取勞保。第三則為近期股市熱,導致投資效益遠高於預期。
- 是否會砍年金?
而何佩珊在答覆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質詢時說,「繳多、領少、延後退」是過去八年蔡政府討論過的年改方案,不過基本上「在勞保年改是不適用的」,因勞保是涉及1050萬人的社會保險,幾乎等於國民基礎年金角色,此改革方向付出的社會成本、代價太高,恐怕整體社會都承擔不起。因為無論社會面或政治面來講砍年金茲事體大,勞保每月約1萬8000元、合併勞退的6000至7000元,合計2萬5000元左右,所得替代率約60%,從老年生活來看為相對合理的數字,但卻連軍公教樓地板的3萬200元都不到。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勞保潛藏債務達近十三兆,何佩珊則指出,勞保潛藏債務不是負債,只是可能發生的給付責任,實務上不可能發生一千多萬勞工同時提領,未來勞動部也將努力開源。另外,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提問,賴總統是否不走蔡英文路線,任內不啟動勞保年改?何佩珊說,2017年曾嘗試將年改草案送入立院,但未獲朝野支持,無法推動,就是有失敗經驗,才進行檢討。
「這算是什麼改革?」台大社會學系退休教授、前政委薛承泰說,若撥補可稱為改革,軍公教年改撥補額度遠低於勞保,為何當初不能撥補?而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若勞保基金可維持水準,確實不用改革,問題在現況能維持多久?賴政府是在賭一個未來;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則說,只靠撥補要成功維持基金水位,還要期待股票市場持續大賺,「看老天願不願意賞臉了」,未來不能發生大災大難,否則很難過關。
- 柔性延展政策因應
何佩珊強調,勞保不是就不改革了,會進行如勞基法、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通過,等鼓勵勞工柔性延後退休,且延退後勞保年金可領取展延年金、勞保年資採計無上限等設計,他直指,台灣勞工往往年資約30年就結算,相對其他國家普遍約40年左右短,也是勞保財務壓力大的原因。最後,何佩珊也提到目前政府撥補金額已經來到1200億元,撥補水位不會走回頭路,這是政治承諾,做不到就負責。
因此,在延後推休的政策方面,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副司長陳文宗認為,因有些勞工預期退休金可能會短少,現在還能工作就多賺些錢,加上政策鼓勵中高齡就業,帶動延退潮,所以會延後勞保請領年齡。如果勞工到法定請領年齡,不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繼續工作,年資也能繼續累積,沒有上限。陳文宗也提到,若勞工剛好在65歲符合勞保老年年金請領條件,勞工每延後退休請領勞保年金1年,勞保年金則可加給4%,最高可延後5年、總計加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