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鬆綁 銀行外匯業務鬆綁 三亮點

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中央銀行祭出史上最大鬆綁措施。央行昨(28)日宣布將修正「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本月30日生效;央行外匯局副局長陳婉寧表示,最快今(2021)年上半年,國銀就能在境內發行第一檔外幣金融結構債券。

央行在去年12月15日進行預告,期間外界並無提出修正建議,因此維持原預告條文予以發布。央行本次鬆綁措施具三大亮點,包括放寬新台幣與外幣間換匯交易(SWAP),新增開放極短期(T+2)即期交易;國銀在境內發行外幣結構型債券,及鬆綁銀行申請為外匯指定銀行的資格條件。

央行本次鬆綁新台幣與外幣間換匯交易(SWAP),未來將新增開放極短期(T+2)的即期換匯交易,有助企業進行極短期的資金調度。

第二亮點為,央行配合金管會「媲美星港財富管理新方案」措施,放寬指定銀行可以在境內發行外幣金融債券得連結衍生性商品或為結構型債券。

陳婉寧解釋,過去國內銀行不能在境內發行外幣金融結構債券,只能當通路,賣國外發行的金融結構債,賺取手續費,如此一來將不利國內金融業的專業提升;央行開放後,經金管會核准的金融機構,可依照客戶需求推出多元化商品,有效提高國內銀行業者的金融商品研發能力。

陳婉寧說,「很多壽險業者都有投資需求,例如連結美元利率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外幣債券,比一般浮動或固定利率外幣債券利率更高。」不過,央行修正後仍限制,銀行在境內發行外幣金融債券,得連結衍生性商品或為結構型債券,但不得連結新台幣匯率及信用事件等,前者因不希望炒匯。

陳婉寧指出,金管會將分成兩批審查,預估最快明年上半年,國內銀行就能推出新產品。

「過去有海外結構債的教訓,金管會這次開放非常嚴謹,因此央行採低度管理,銀行發行外幣金融結構債後一周內函報央行備查即可」,陳婉寧說。

第三亮點為修正銀行申請為外匯指定銀行的資格條件,央行本次刪除「合辦外匯業務量累積達4億美元或筆數達7,000件」,同時也簡化審查程序,未來金融機構開辦外匯業務,至少可省下四、五年以上的時間,此一規定為央行此規定上路以來最大鬆綁措施,未來最有機會受惠的為中華郵政。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