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MI、NMI警報大響 雙創近2年新低

《工商時報》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發布5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5、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為45.1,雙雙重挫至近2年新低,且分別呈現最慢擴張、最快緊縮的不利態樣。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表示,大陸封控、歐美升息和高通膨等衝擊經濟的因素愈見擴大,各項產業景氣下修力道猛烈,各項指標近乎全面大跌。

中經院指出,5月台灣PMI為53.5,是連續23個月呈現擴張(高於50),但指數已連四個月下跌,同時出現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5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指數驟跌10.0個百分點至45.1,且中斷連續10個月擴張轉為緊縮,為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至於5月NMI的四項組成指標,攸關國內就業市場走向的人力僱用為2021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指數跌至49.3。八大產業中,住宿餐飲業自4月的37.5再度重挫至15,其中以商業活動、新增訂單直接跌到0最為慘烈。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最近每日確診人數近10萬,民眾縮衣節食、自我隔離,民生消費疲弱,且近兩年來疫情左右住宿餐飲業,商業活動訂單起伏很大,業者也看不到未來6個月的景氣。

張傳章表示,製造業和長三角供應鏈關係緊密,廠商看未來6個月景氣趨向「保守、再保守」,但是不是需求端所造成的還需要觀察,特別是大陸最新的公布PMI比預期好,慢慢解封下景氣會好轉,尤其電子暨光學業的生產仍在持續,且台灣本土疫情若能逐漸降溫,政府振興措施帶動下半年的報復性消費可期。

中經院分析,5月PMI調查結果有三個數據應特別注意,一是領先反應景氣動態的新增訂單指數已連續2個月緊縮,指數續跌2.1點至45.6;二是生產指數在連續兩個月擴張速度趨緩後,指數續跌2.3點轉為緊縮,指數為47.9;三是對於未來6個月展望,5月指數再重跌8.9點至44,為2020年8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

陳馨蕙指出,俄烏戰爭開始時,有製造業者說拿到轉單紅利,但經歷大陸封控下的供應鏈中斷後,轉單紅利早已消散,甚至因台灣本土疫情擴散,進一步惡化成人力僱用與調度的困難。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官網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