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決策的異常狀態

過去幾個月來,愈來愈多經濟觀察家對美國通膨上升憂心忡忡。許多評論文章(包括我所撰寫者)都聚焦於美國聯準會(Fed)在物價上升之際,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儘管貨幣供給量急劇上升,Fed仍大規模購買資產(每月達1,200億美元),並讓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5-0.1%的區間之內。

與最近呈現類似情況的期間相比,目前的利率異常之低。為何要說是「異常」,只要看Fed在今年7月9日提出的「貨幣政策報告」,便可了然。這份報告包括經過長期研究的政策法則,而依據這些法則便能認定,政策利率應該比目前的實際利率要高。

其中之一就是「泰勒法則」(Taylor rule),主張Fed應依據實際與目標通膨率之間的差距,訂定聯邦資金利率目標。

「泰勒法則」其實是一條直白的方程式;Fed已依循此一法則運作多年,效果相當良好。如果在這個方程式中,帶入過去四季的通膨率(約4%)、今年第2季實際與潛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差距(約負2%)、2%的目標通膨率、以及所謂的均衡利率1%,可得出聯邦資金利率應該是5%。

甚者,「泰勒法則」預示,即使今年底時通膨年升率降到2%(比目前的預估低多),且GDP達到潛在水準,聯邦資金利率仍應該有3%。以目前接近零的利率水準來看,要達到3%,顯然是長路漫漫。

●目前美國利率低到「異常」

由於上述計算中所用的通膨率,是過去四季的平均通膨率,因此與Fed去年夏季所主張的「平均通膨目標」一致。而且方程式中的均衡利率,也是Fed最近提出的1%,而非以往所用的2%。若仍是用2%,則依據「泰勒法則」所算出來的政策利率,要比目前的實際利率高更多。

上述較高的利率水準,基本上已經被Fed所忽視。相反的,Fed仍堅持目前較高的通膨率,只是去年疫情衝擊通膨之後短暫出現的副產品。

捍衛目前超低利率的決策官員指出,市場上較長期債券的利率水準仍非常低。以最安全的公債來看,5年期公債殖利率僅0.81%,10年期殖利率也不過1.35%,遠低於「泰勒法則」所顯示的利率。考慮到這些因素,許多評論者表示不必擔憂:當市場預估利率應該低時,可能有其道理。

這條推理路線所存在的問題,在於長期利率之所以處於低檔,可能正是由於Fed自已堅持低利率政策所造成。

Fed當前的做法顯然偏離了貨幣政策法則。Fed打臉自己提出的政策指引路徑,而市場預期這種偏離現象將會持續,並依此來預估利率走向。

然而,歷史經驗顯示,這種情況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到最後Fed將必須重新回歸到政策法則,屆時「難題」將會消失。愈早回歸,過程就會愈平順。現在還來得及著手調整,並回歸到政策法則,不過時間正逐漸耗盡。

(作者John B. Taylor曾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現為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相關新聞

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在8月份攀升至一年半來最高點。與此同時, 房地產危機和消費疲軟加劇了就業困境。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預測報導稱,...
河浪武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9個月來再次啟動降息。世界經濟將形成川普關稅這腳煞車和主要國家貨幣寬鬆這腳油門並存的複雜格局。...
美國聯準會(Fed)17日決議降息1碼,為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度降息,且預期今年底前將再降2碼,明年預估降息幅度維持為1碼不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以下簡稱:美聯儲)9月17日決定重啟降息。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高通膨和就業放緩同時引發擔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