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賴清德總統拍板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府總支出將達到3.15兆元,這是2017年政府總支出1.93兆的1.63倍。 政府支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我們的財政收入是否能夠支持?這些成長的支出是否會花在適當的地方?各縣市政府承擔了許多地方性公共事務,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這是財政紀律的問題,也有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問題,賴政府必須嚴肅面對。
為落實卓內閣「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三大施政目標,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將在9月3日登場,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核定近60人顧問名單,邀請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工總名譽理事長許勝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擔任分組召集人,盼集思廣益,找出新方向。
賴總統及新內閣上任後,隨即成立「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努力針對重大問題圖謀解決。然而對財政為「庶政之母」並未得到應有重視。尤其是當前財政存在一些怪現象,卻視而不見、鮮少關心。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這句話在政治面與經濟面,都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天氣越來越熱,「熱死人」的情況正在發生,更有學者示警「每年夏天都是餘生最涼」,許多勞工也在關心能否放「高溫假」,高溫已成為氣候變遷的關鍵指標。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預計最快明年夏天提出高溫調適的國家政策,並擬定短中長程計畫。
立法院修正《職權行使法》所引起的憲法爭議,憲法法庭在做成暫時處分之後,繼續再就本案的聲請舉行了言詞辯論,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此案值得從客觀憲政秩序的視角,而非政黨政治鬥爭的觀點,進行觀察。因為此案對於我國憲政尚非完全成熟的民主發展進程而言,至關重要。
攸關股市投資人短線交易的當沖降稅制度,確定再延長三年。財政部長莊翠雲7日指出,經與金管會協商,認為當沖交易違約率並未高於一般交易,是財政部同意延長的原因。為兼顧長、短期投資人需求,當沖交易稅率減半至千分之1.5將續延到202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