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工商時報》報導,自1994年我駐美大使丁懋時與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簽署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迄今已二十餘年,依據此一協定兩國將就雙邊貿易、投資定期舉行會議。這個協定原是對等的,但是在實行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從定期諮商變成後來忽開忽停,就可以明白。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睽違近5年,美台TIFA將在30日復談,引發中方不滿抗議。白宮發言人莎琪今天強調,美台貿易投資關係十分重要,美國會持續強化與台灣經貿關係,也會繼續關切中國威嚇行徑。台駐美大使蕭美琴則表示,中斷多年後復談的TIFA將為雙邊經貿合作奠定重要基礎,期盼雙方逐步累積的善意和互信,能成為未來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的動能。
編者按: 疫情影響你我的生活,學子無法到校上課,許多產業也受到衝擊咬牙苦撐,人民不經要問這個政府到底部署了什麼?對楊渡而言,疫情疫苗等困境或有藉口推脫,但有三條底線本政府不該跨越,社會要如何面對失職政黨領導下的傷口,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在郭台銘和台積電採購疫苗獲開綠燈後,慈濟基金會也有意捐BNT疫苗,卻遭陳時中擋駕。慈濟基金會發表聲明,要求政府同意比照授權採購疫苗,蔡總統才與慈濟證嚴法師進行視訊通話,親口保證政府會積極處理。國內疫苗分明奇缺,但民間購捐疫苗卻屢遭官員百般阻撓,為何最後都要總統拍板才能放行?
編者按: 疫情延燒,但目前因傳出不明死亡案例,而導致疫苗接踵速度下滑,為有效利用COVID-19疫苗,指揮中心今(25日)拍板決議,當日最後一瓶開瓶剩餘劑量將開放候補接種,18歲以上尚未開放類別的民眾可望打到疫苗。但疫情指揮中心並未公告統一政策,導致各地方政府施打辦法各自為政,造成民眾困擾又更加恐慌。
據媒體報導,透過台美合作強化半導體等供應鏈的韌性,避免受到來自地緣政治、疫情、駭客攻擊等的衝擊造成斷鏈,以確保安全、可靠的供應鏈。同時,將進一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台將正式向美方提出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
編按:金融時報報導,暌違近五年的第十一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將於週三(30日)舉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昨透露,台美如何就疫後經濟復甦強化合作是討論重點,尤其希望疫苗等醫療物資跨境流通能更快速,將研商簡化審核和通關程序,在保障和速度之間取得平衡。
中央銀行指出,新冠肺炎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六大啟示,包括須關注未來通膨走勢、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範圍延伸過廣引發擔憂、全球整體實質投資擴增速度可能較快、加劇貧富不均擴大的擔憂以及新冠肺炎危機後,更有利於推動綠色復甦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