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星總理及英前首相如何看待「習拜會」

「習拜會」引發全球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指出,雖然當前對中國須更加小心,但德國及歐盟都應該繼續與中國合作;李顯龍稱,中美恐誤判台海問題;前英國首相布雷爾表示,中國應要清楚瞭解到,「台灣不同於香港。而西方對這點存有強烈看法」。

梅克爾:對中國不應完全脫鉤  李顯龍:中美恐誤判台海問題

中美16日舉行的「習拜會」引發全球關注,各國也藉此審視自身與中國的關係。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指出,雖然當前對中國須更加小心是對的,但德國及歐盟都應該繼續與中國合作,不應完全脫鉤,「否則會傷害我們的利益」。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也引發關注台海局勢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擔憂。他表示,台海雖然不會一夕之間爆發戰爭,但緊張情勢恐讓中美誤判台灣問題。對於習拜會,李顯龍認為雖然一次會議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雙方能夠面對面「坦誠對話」是件好事。

路透18日報導,梅克爾執政16年期間大力推動與中國的接觸戰略,讓中德貿易大幅成長,兩國經貿關係緊密。但這也引來德國內部的批評聲浪,認為梅克爾讓德國太依賴中國,以致於在人權等問題上無法客觀做出批評。

大陸官方數據顯示,歐盟與德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皆為中國。對於歐盟,中國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其第一大夥伴,當年進出口總額為人民幣(下同)4.5兆元。對於德國,中國已是連續第五年為其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進出口總額為1.32兆元。

梅克爾坦承,德國起初對待某些合作夥伴關係態度可能過於天真,「現在我們更加小心,這樣做是對的」。但她也認為,德國及歐盟都應繼續與中國合作,相互學習經驗,「在我看來,完全與中國脫鉤不是正確做法,會損害我們利益」。

梅克爾也談及她對華為等中企參與德國基建的看法。她指出,德國需要保護關鍵的基礎設施,德國新通過的資訊技術安全法對網路設備供應商設置了極高門檻,但這是以相同的標準對每個外來參與者進行評估,並非直接排除特定企業。她還透露,德國正與中國就智財權和專利保護問題進行磋商。

此外,李顯龍17日出席當地一場論壇時,形容台海目前處於「非常微妙」的情況。他表示,近期美國大幅加強與台灣的聯繫,中國則不斷測試台灣的防空系統,而台方在護照上印有「台灣」等做法,都在加劇緊張局面,並增加未來發生事故或誤判的可能性,「大家都說情況還好,但如果你看看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不是靜止的情況」。

前英相布雷爾:中國搞清楚 台灣非香港

西方需強化應對北京以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布雷爾受訪指出,重要的是我們瞭解中國對台灣的立場是什麼,此「一個中國」政策原則根植多深,但「他們(中國)必須瞭解到,台灣不同於香港。而西方對這點存有強烈看法」。

布雷爾說,美國和中國之間就台灣爆發潛在衝突的可能是一項「大焦慮」,西方需要強化本身能力來對付北京,但同時也願意在可能的時候合作。

針對「拜習會」,布雷爾表示,美國對中國立場明顯在改變,實際上來到正確的政策立場;不過,這不代表兩方不會出現一些相當激烈行動,且在這種關係下,存在各種風險和危險,「但它依然是廿一世紀穩定的關鍵」。

布雷爾說,應對北京的部分問題在於,「沒人完全知道中國真正想要達成什麼」,他們是否只在尋求發展本身國家,或是尋求達到超越西方的「至高地位」。

布雷爾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在國內和世界舞台都採取一種新近強勢獨斷立場,西方能力應要強到可在必要時採取行動,同時也應交往、瞭解、能和中國合作,確保關係不致發生意外錯誤,這可造成衝突對抗。

李顯龍警告 美中在台海恐有誤判風險

另一方面,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十七日出席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時表示,美、中兩國在台灣周邊加強活動,可能引發誤判的風險,「我們應該關切」。但李顯龍也說,「我不認為會在一夕之間爆發戰爭,但目前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不幸或誤判,這是非常微妙的情況」。

李顯龍在講到台灣時說,他注意到,目前北京、台北與華府「都在說對的事情」;美國總統拜登在拜習會上重申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習近平則說不急於解決海峽兩岸的問題,而台灣總統蔡英文則要求各方維持現狀。但李也強調,美國大幅增加與台灣的互動,中國加強考驗台灣的空防,台北當局在護照印上Taiwan,這些做法都提升了緊張情勢,導致誤判更有可能發生。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十七日也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指出,中國與台灣爆發實際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這個議題是每個人都需要關切的,「真正的風險可能是意外或誤判」,雙方如果能多接觸、多討論、多談判,就能顯著降低風險。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