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濟對陸依賴 超過想像
前經建會副主委葉萬安拜讀上月30日聯合報A4版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跨越選舉思維框架,尋求產業發展的大格局」宏文,感觸良多。葉萬安指出,我經濟對陸依賴,超過想像,維持兩岸和平發展,其關鍵只在國家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徐旭東「跨越選舉思維框架,尋求產業發展的大格局」文章指出:「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令人憂心」,並進一步表示,雖兩岸政治進入零互動,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並舉今年前十個月對大陸出口與出超均較去年擴大,以表達兩岸經貿增長的重要性。但我認為徐董事長僅舉台灣對大陸出口及出超金額的擴大,並未能充分表達兩岸經貿的緊密關係。
根據我的研究估計,今年全年台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出口將高達一九一五億美元,高占今年GDP七七○一億美元(行政院主計總處估計)的百分之廿四點九,即台灣每生產四美元GDP,就有一美元出口到大陸。今年對大陸出超將高達一○五八億美元,占GDP的百分之十三點七,即台灣每生產七點三美元,就有一美元來自對大陸出超的貢獻。
再就今年GDP較去年增加一○○八億美元,而對大陸出口增加四○一億美元,高占GDP增加額的百分之卅九點八,對大陸出超增加一九二億美元,占GDP增加額的百分之十九。若說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九,對大陸出口及出超的增長,撐起台灣經濟半片天,並不為過;可見台灣經濟依賴大陸之深,遠超過大家想像。
另方面由於大陸經濟的不斷擴張,其在全球經濟中,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尤其經過二○○八年金融海嘯及近兩年新冠疫情爆發,嚴重衝擊全球經濟。但大陸因處理得當,相對美歐仍然是高度經濟成長,不僅大陸GDP二○一○年超過日本,今年更將超越歐盟廿七國GDP之和。
尤其金融海嘯爆發十四年來(二○○八—二○二一)全球GDP增加卅七點一兆美元,其中美國貢獻百分之廿三點三,歐盟貢獻百分之六點九,而大陸貢獻高達卅八點五,遠超過美、歐盟廿八工業國家貢獻之總和。大陸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預測未來十年此一情況不會改變。這也是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之際,美國企業在大陸投資不僅沒有撤退,還有很多要在大陸擴大投資的關鍵所在。
回顧一九八○年代,台灣對美出超每年才一百多億美元,即遭到美國以三○一條款鋪天蓋地的打壓,而台灣對大陸出超近十年來,每年都有七、八百億美元,今年更將超過千億美元,大陸對台灣沒有半句怨言,我執政當局能視而不見嗎?
徐董事長宏文中有句名言:「因為政策是啟動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向」,而執政當局「逢中必反」政策,不僅重創企業經營,亦陷人民於不義。若執政當局堅持採取「親美抗中」政策,萬一那天大陸當局為「抗獨」而採「斷然措施」,以經濟制裁台灣,大量緊縮自台灣進口,則台灣出口衰退、出超變為入超,經濟負成長,導致失業大幅增加,民間消費萎縮、投資停滯、經濟持續負成長,陷入惡性循環,嚴重傷害企業經營及二千三百多萬的老百姓。
若執政當局能為企業前途及二千三百多萬老百姓福祉著想,改弦易轍,維持兩岸和平發展,其關鍵只在國家領導人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