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瑩/追求淨零 道法自然
追求淨零,對全球各國各地域人民而言,是一種對自我生存永續性的責任允諾,也是不分國家強弱貧富,地球村子民應有的責任與驅動力。
出席世界景觀建築師聯盟六十周年大會歸來,全球逾五十個國家,近千位專業景觀生態規畫設計者與年輕學子共同參與,此次以「Code Red, For Earth」(面臨地球紅色警戒,拯救地球)為主題之跨域跨界交流—包括聯合國相關之人類棲息、世界自然保育、全球都市生態保全、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保存、氣候變遷因應…等多元多光譜的NPO與NGO與業界、專業界之互動。
大家均驚覺,自杜拜到曼谷、自威尼斯到紐約、自西藏到肯亞、自冰島到紐西蘭,全球的高溫熱浪、火災、強降雨、洪氾、超低溫、寒害,早已逼近你我身邊。
人口成長、都會化、緊密生活空間之壓力業迫使各別城市必須尋找自我的「在地解方」。 攝影/郭瓊瑩
今日大家已無需再強調淨零之重要性與必要性,而係必須更深入地共同討論有何解方?而此解方早已非用「金錢」可解決,也非用易地植林的碳交易可解決。關鍵在人類對於所依存的地球面臨的未來威脅,是否有深刻與切身之警覺?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是否只要有錢有權,就能作帳面上之政治經濟交易?事實上,這些作為卻仍無法保證「人類」之可持續生存與生物系統的保全。
上世紀五十年代,早已有諸多專家學者,包括曾獲華盛頓白宮獎與日本天皇獎、倡議生態規畫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Ian McHarg,認為人類本身有責任力行「道法自然」的明智發展,而非僅抑制發展。在那個對自然大覺醒的時代,如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以及諸多因預知地球所將面臨之負荷、災難與大變遷,均群起積極參與以拯救地球、修復地球為主軸之公民覺醒運動。
迄今,全球又面臨另一波極端生存威脅之巨浪—邁向聯合國追求之「淨零」已非單一標竿,人類是否有能力、有智慧得以更趨向「負碳」?且同時得以維持或逐漸修復地球,使其成為適合人類生活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全,且依然具有傳統生態、生活、生產、適意美質之大熔爐?
綠碳」「藍碳」「黃碳」與否均是邁向淨零之途徑,惟核心認知是不得偏廢且應有科學基礎評估之。 攝影/郭瓊瑩
為了極力推廣非只是報表上的「淨零」與「碳交易」,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台北市政府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襄盛舉,倡議Ian McHarg教授五十年前之巨著《道法自然》精神,結合全球相關專業者,首次在美國以外地方、蒞臨台灣作第一次海外展「道法自然進行式」。
這些全球以自然為本之精彩案例,包括我們台灣台北對水與綠環境修復之努力,見證了二千多年前老莊的「道法自然」哲學,依然與最前衛的智慧科技、國土城鄉規畫跨時空合而為一。自然解方之淨零路徑,終將回歸對水、土、林、河、海、圳等自然系統的自我修復機制。
(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