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投資公建占比不到1% 金管會與國發會將儘速盤點適合標的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要解決壽險業投資公共建設三大難題,將壽險資金留在台灣投資,據統計,壽險在專案運用與公共建設投資金額逐年增加,首季超過1,300億元,但占壽險業34.9兆元可運用資金仍不到1%。金管會表示,在與國發會溝通後,國發會將儘速盤點出適合保險業投資的公建標的。
據保發中心統計,壽險業投資專案運用與公共建設,從2014年僅有231億元,2016年突破500億元,到2023年正式破千億元、來到1,300億元,至今年第一季底為1,335億元,顯示壽險業資金投資公建的金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從投資金額占壽險可運用資金來看,2014年只有0.14%,到2021年提升到0.3%,今年第一季底已有0.42%。壽險業資產規模持續擴大,投資在專案運用與公共建設金額的占比從未超過1%,與國外投資佔比69.7%差距很遠。
國發會17日召集金管會、經濟部、財政部促參司等部會開會。據了解,國發會與金管會都由主委親自出席,金管會在會中也有反映壽險業者認為的三大難題,包含沒有案源、投報率與投資方式等,最終國發會將盤點出適合保險業可投資的標的。
官員指出,過去公共建設多是由政府編列預算來支應,之前曾討論過發債,像住都中心就爭取發債,保險業就可以買,但發債利率也要符合保險業最低投保率,發債成本就會提高,不如向銀行融資借款,因此就算保險業想投入,是否能長期符合保險業最低投報率、建設的長期計畫是否可行等,都將是考量重點。
為讓保險業有誘因投入公共建設,金管會去年在公布接軌ICS在地化措施時,放寬2026年壽險業接軌ICS後,投資公共建設不僅給予15年過渡期,前五年的2026年~2030年將維持現行RBC的1.28%。
彭金隆17日放出利多,針對目前保險業已投資的部位,與2026年接軌ICS後前五年投資的公共建設部位,可全面適用風險係數1.28%,不用比照新制的風險係數調整。
延伸閱讀: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金管會雙管齊下
為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金管會決議放寬保險業目前已投資及實施TW-ICS前5年的公建部位,得持續適用現行風險係數1.28%,並與國發會等跨部會研商,將進一步盤點適合保險業投資的公建標的。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7日接受媒體聯合專訪時透露,為引導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內,保險局長施瓊華17日上午邀6大壽險公司開會;同日傍晚他赴國發會開會討論,首要目標是提供更多誘因,引導壽險業新錢多留台灣。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說明,金管會昨天出席由國發會召開的「研商放寬保險業國內投資相關事宜」會議,並就引導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內的政策方向進行討論,後續將盤點適合保險業投資的公共建設標的,鼓勵保險業投資。據了解,該場會議由政委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主持,與會者除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外,還有財政部及經濟部代表。
除了積極跨部會動起來盤點適合保險業投資的公建標的外,另一方面,金管會已決議放寬保險業目前已投資及實施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前5年的公共建設部位,得持續適用現行風險係數1.28%,無需比照新制風險係數調整,以達鼓勵並引導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建設效果。
彭金隆17日接受專訪時談到,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內公建,會面臨3大關卡,首先是必須有適當案源;解決案源後,其次是條件,包括投報率是否能滿足壽險資金需求;第三道關卡則是方法,「證券化、債券、直接投資、還是BOT?都有很大不同」,這些問題不容易,但金管會及政府非常有誠意解決問題。
彭金隆指出,金管會希望先找到實驗型個案,走一小步確定可行,讓外界看到引導壽險資金留在台灣可能性後,再來進行跨部會、利害關係人等社會說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