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批低利率政策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在最新一期的銀行家雜誌以「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為主題,探討台灣房價問題與央行貨幣政策關係,陳南光直言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台灣央行2020年以來4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有限,央行不應在低利率環境下完全排除「升息」可能性,更不應將房價上漲問題與各部會「分享」,應負起相對應的責任。

2022年開年第一天,被視為「鷹派」的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理事陳旭昇再度透過文章批評央行貨幣政策;陳南光在銀行家雜誌1月號撰寫「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兩篇文章,強調低利率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不應在沒有深入政策研究前,完全排除利率在金融穩定的角色。

陳南光抨擊,央行房市總體審慎政策(貸款成數控管)是相對溫和的政策,如果又採取漸進式作法,穩定房價的效果往往更加不堪;台灣央行2020年底以來實施數波總體審慎措施,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持續上升,信用資源往房地產業集中的趨勢並未歇止,而且房價漲勢更加凌厲。

陳南光強調,緊縮貨幣政策可為過熱的房市與景氣降溫,同時穩定金融與總體經濟,面對金融穩定的威脅,不應輕易斷言處理房市「利率是大而無當的工具」。

陳南光認為,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已獲得大量實證研究的確認。央行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不僅有助維持金融穩定,也是負起相對應的責任,緩和寬鬆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生產力與財富分配的負面效應。

陳南光在文章裡指出,央行為什麼應該關注房價波動?因房價的巨幅漲跌會加大金融循環的波動,提高系統風險,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央行要履行促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責,當然須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

央行單獨使用總體審慎政策,在減緩銀行信用成長有顯著效果,但對於穩定房價的效果並未如預期顯著,但對於穩定房價的效果並未如預期顯著。

無獨有偶,台灣大學教授暨央行理事陳旭昇在昨天出版的台灣經濟學會季刊中表示,唯有央行能夠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才有機會客觀評估央行的外匯政策;透過嚴謹的分析與說明,使得一般大眾了解央行政策執行的良莠。

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在立法院表示,央行每半年會在立法院財委會揭露央行買匯金額。例如去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匯87.3億美元,主因是去年1月國內匯市出現美元超額供給現象,央行為了避免匯市嚴重失序進場調節,買匯金額較大。

相關新聞

穩定幣為當前市場火熱議題,中央銀行新出爐報告指出,穩定幣可能成為跨境支付,以及台外幣資產兌換工具之一,將研議業者向央行申報資料的作業及規範...
台中出現非洲豬瘟疫情,中央前進應變所指揮官杜文珍今(27)日表示,已完成一輪全國監測,僅台中市一處養豬場有案例,其餘化製廠、屠宰場、...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中國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將10月25日訂為大陸的「...
中央銀行近日指出,歷經多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地產市場過熱情況已有明顯趨緩,房市交易量、價格漲勢及民眾預期心理均出現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