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大陸經濟 三個謎題

大陸經濟的5月6月,成了關鍵的兩個月,主要是有兩個會的背景,一是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經濟政策的系列性調整;一是定下7月召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有重大的政經方針的調整。也因此5月6月,就成了變局準備之期。

就在這變局準備期,中國經濟領域聚焦的是三市,即樓市、股市和匯市,這聚焦各有內外來因,但已有清晰的運行路向,大陸經濟真正難測難解的謎題,另有三個,分別是就業、外貿、縮脹(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

說就業是大陸經濟謎題,意思是官方數據與民間感受有相當的落差,就業是大陸經濟起落的關鍵。官方數據是國家統計局4月公布的首季數據,首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5.2%,比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的青年失業率再次不公布只承認首季青年失業率略升需要關注。而主管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說,大陸就業實現良好開局,保持總體穩定:一看主要指標運行平穩,二看市場招聘需求熱度上升,三看重點群體就業有所改善。

但民間說法,是經濟下行難以逆轉,各行各業的就業均面臨嚴峻挑戰,其中一些就業難肉眼可見,如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自主就業」人員,沒有入行的已經擠不進去,被稱為已經「飽和」。而成功進入這些行業的人,因接單量急降,收入大減,有的已是勉強維持生活。

東莞市交通部門數據說,近八成網約車司機每日接單量不足十單。另外,大裁員還在繼續,房地產業裁員率高達33%,陶瓷和影視行業分別減員22.4%和18.7%,互聯網也是裁員重災區,更別提千萬大學畢業生了。

再看外貿,也有同樣的落差。海關總署說,首季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年增5%。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人民幣10兆元,增速創六個月以來新高。但經濟界留意的是3月出口衰退7.5%,進口也意外下滑,凸顯內需不振,相信當局將不得不採取更多措施,以刺激需求。

外貿先看大勢,大陸經濟仍靠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外貿出口。現在投資主要是房地產和大基建,但房地產遇冷波及80多個產業受涼,基建投資缺錢而只停留在項目上,令整體投資疲軟,消費也就跟不上,何況消費跟收入相關,就業狀況不佳,收入預期變差,消費也就拉動不起經濟。

外貿遇上貿易壁壘,現在重點突破的「新三樣」,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生產正進一步大幹快上,出口則前景未卜。外貿還得看地方,代表性是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其外貿是四個字冷暖不一,暖的是深圳,外貿一枝獨秀,首季外貿年增28.8%;冷的是東莞廣州佛山,增速全部低於全國平均數5%,其中佛山更是暴跌33.1%。

最後一個謎題爭論最大,即大陸經濟面臨通縮還是通膨,這是近年經濟界一直爭論的話題,目前兩種觀點中,認為中國面臨通貨緊縮的,主要是說經濟下行,居民消費縮減,物價下行,資金不是短缺,而是在銀行空轉,生產持續,但產能過剩,庫存嚴重,這種經濟狀態最為危險。而另一派說大陸經濟開始走出通縮,未來可能面臨通膨,是因為當局空前印鈔人民幣300兆元,中國人民銀行也要去買國債,貨幣大放水,令通貨大膨脹指日可待。

但還另有說法,大陸現在不是典型的通縮,不是典型的通膨,而是非典型的滯脹(停滯性通貨膨脹)。其理由是人民幣發行過去以外匯其實主要以美元為錨,後來變成以土地和樓市為錨,因為大量的房屋和土地成了抵押物。現在錨都沒了,居民只存錢、企業不貸款,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困局,這時的貨幣現象是非典型的,大陸經濟也就不會有傳統的通縮及傳統的通膨,而是不能用傳統理論解釋的滯脹。

相關新聞

路透報導,葉倫在巴西舉行的G20財金領導人峰會記者會上表示,本屆政府政策所體現的核心價值觀是賀錦麗深刻認同和擁護的,...
7月18日下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罕見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以往會議地點通常爲京西賓館)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透露將支持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投信按讚力挺。投信業者分析,將可強化社會安全網、使老有所終,以日本NISA...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22日進一步降息。此舉是按照擴大內需的方針採取了行動,但降幅僅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