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2024全球經濟可望軟著陸

在傳聞多時的大陸人行將降準以救市的行動成真後,出席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AFF)的各大投行集中的觀點認為,2024年各國經濟有望「軟著陸」,央行退出升息節奏,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則將引領全球經濟增長,中國、印度、東協成為三大經濟增長驅動力。

這場論壇於24日至25日登場,面對目前全球通膨仍較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指出,2023年部分地區通膨已出現回落跡象,經濟復甦表現較好,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軟著陸,且部分經濟體已經達標。

 渣打集團主席韋浩思(Jose Vinals)對2024年全球市場感到樂觀,預估隨著各國央行軟著陸,將取得相對緩和的全球經濟增長。據估計,2024年美國和歐洲經濟分別約增長2%和不到1%,新興市場增速上看4%,至於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體成長率將達5%,引領全球經濟成長。

 同場出席的盤谷銀行董事總裁陳智深則指出,得益於「中國+1」的供應鏈布局策略,2024年以後的東協經濟增長進一步加速,消費和收入雙雙提升,同時在地緣風險中保持中立,則將成為未來增長關鍵地區。

 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執行長莊麗雅亦關注亞洲供應鏈,認為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中國+1」主要受益者。她也同意主流觀點認為2024年會軟著陸,建議關注現金流優秀的公司。

 厚樸投資創辦人方風雷表示,中國市場魅力仍存,現有許多中國企業尋求出海機會,未來將成為跨國企業,這不僅是中國公司新趨勢,也會帶來重要機遇。從長遠預測,中國人均GDP可由目前的1.3萬美元增長至2.5萬美元以上。


延伸閱讀:地緣風險加劇 亞銀籲聚焦氣候合作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氛圍高漲,成為今年亞洲金融論壇(AFF)關注焦點。亞洲開發銀行(ADB)副行長莫里斯(Scott Morris)在會上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使其面臨挑戰。為了促使各國在廣獲共識的氣候議程創造利多,亞銀不斷推動改善氣候變遷問題,與銀行機構和國家加大合作,並呼籲亞銀成員體以具有共識的氣候議題,來做為最佳合作契機。

亞洲金融論壇24日在會上舉行觀眾投票,對於「亞太地區經濟成長最大的威脅/不確定性」的命題,多數與會者認為是「地緣政治分裂」,得票比例達65%,主要考量為近來爆發的中東衝突,以及長期延燒的中美摩擦等原因。

世界經濟論譠(WEF)在1月份發表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中亦提到,短期內,地緣政經對抗排在第全球三大風險。莫里斯指出,亞銀目前有68個成員體,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下,受到日本、美國、中國和印度等國持有的背景,使其面臨挑戰。其中,各國在機構內強調合作,尋求共同解決各項問題,形成利多因素,廣獲多國共識的氣候議程較其他議題更加團結。亞銀作為多邊銀行,持續推動各國就氣候議題合作,不僅提供資金,也提供各項技術知識,進而尋求創新合作模式。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