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消12項ECFA優惠關稅

工總表示,陸方公布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而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至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亦只能透過加速海外投資布局因應。其結果影響的都是國內就業。

中國今天宣布中止ECFA丙烯等產品優惠關稅,石化公會表示,由於石化產業原料在製程上互有關聯,中國雖僅中止12項產品優惠關稅,但對台灣石化產業衝擊遍及上下游產業鏈;工總則建議政府協助加速業者全球布局,並與中國建立協商溝通管道。

工總表示,陸方公布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而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至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亦只能透過加速海外投資布局因應。其結果影響的都是國內就業。

工總指出,如果陸方持續取消台灣出口大陸產品的既有關稅優惠(除了石化,還包括機械、紡織),對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產來說,都將是很大的衝擊,因此建議政府一方面協助加速廠商全球布局,另一方面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

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天公布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公告,內容指出,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

公告指出,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按規定和程序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希望台灣地區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相關公告提到,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優惠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石化公會回應中央社記者詢問時指出,由於石化產業多為「聯產品」,原料在製程上互有關聯,因此中國官方雖僅中止12個稅目進口產品優惠關稅,但對台灣石化產業的影響是一連串的,衝擊遍及上下游產業鏈。

石化公會指出,尤其台灣必須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周邊國家競爭,但競爭對手有其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優勢,因此失去ECFA的關稅優惠後,恐將使台灣的石化產業處境更艱難。

石化市場飽和 龔明鑫:中止ECFA對經濟衝擊很有限

對於大陸指台灣構成貿易壁壘,並於今(21)日宣布自明年元旦起中止ECFA中12項產品關稅減讓,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強調,中止ECFA對經濟衝擊很有限。至於對產業因應,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認為石化產業市場已經很飽和,業者多以主動分散市場,對於受到大陸經濟脅迫所影響的業者,已準備好相關政策工具,屆時會加碼補助跟輔導。

對於12項產品是否會會再擴大?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僅說,認定該舉是經濟脅迫,實際上整個貿易壁壘調查要到明年1月12日,中間過程中都有演練跟推測,也會隨時應付。對於任何措施提出都做好準備,強調風險可以管理。

陳正祺也說,這12項產品都在原來的評估當中、都有充分評估,目前12項裡面,8項法定稅率2%、2項6.5%、1項10%,其中2%裡面有2項暫定稅率是1%,待陸方實施後,原則回到最惠國稅率。

針對產業的影響及因應,陳正祺說,以石化產品來說,因為大陸在2015年十三五計畫後,全力發展石化產業,部分品項市場已經相當飽和甚至產能過甚,業者已經主動分散市場,今年跟去年比,衰退超過2成,裡面出口比較多。而這些出口到大陸石化產品,去年約有20億美金,並強調經濟部跟業者有充分討論,也了解市場趨勢跟變化。

陳正祺說,經濟部會用四大策略因應,包含低碳化、智慧化等改善體質,再來強化競爭力、發展差異化產品和分散市場。此外,受到大陸經濟脅迫所影響業者,也準備好相關政策工具,到時候會祭出加碼補助跟輔導。

龔明鑫分析,影響分兩層部分,對個別廠商影響,一定會全力協助,包含分散市場等,然後針對稅率有差異,會思考價差要怎麼透過石化產品品質差異跟其他市場協助。

至於對整體經濟影響,龔明鑫說比例算是非常低,因為整體ECFA佔出口不到4%,12項項比例又更低,對經濟整體衝擊很有限,明年經濟成長率不會有改變,還是會超過3%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21日轉述陳揆裁示時指出,大陸在貿易壁壘調查過程中不僅缺乏公開透明,更跳過我方結論扭曲事實,片面斷定我方違反WTO及FCFA等規範,我方已展現最大誠意,多次呼籲在WTO架構下雙方可隨時協商,但陸方仍恣意而為,且陸方在調查報告時間上又刻意安排,顯見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實屬經濟脅迫。

陳建仁強調,針對後續風險及損害,我方均已做完善管理及控制,請各部會持續協助業者分散市場風險,勿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並呼籲業者及民眾勿聽信不實傳言,他也呼籲,台灣與大陸同屬WTO會員國,如果有相關貿易問題可以直接依WTO機制相關規範處理,只要中國有誠意,兩岸隨時可依WTO機制啟動協商。

攸關「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存廢的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提前於日前出爐,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按照陸方21日公告,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ECFA規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而ECFA早收清單共計539項,出口到大陸金額在去年降到205億元,佔對大陸出口總額17%。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