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迷你經濟奇蹟恐難持續
夏爾馬:拜登時代的大規模支出刺激了經濟成長,但由此產生的債務可能帶來痛苦。
據估計,本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甚至更高,這一增速令人始料未及。在去年之前,沒有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會出現衰退,但後來由於利率上調,大多數經濟學家開始認爲美國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如今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迷你成長奇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流行的解釋包括喬•拜登(Joe Biden)政府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支出,以及在油價繁榮和人工智慧浪潮推動下不屈不撓花錢的美國消費者。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爲何美聯準(Fed)的緊縮政策迄今爲止收效甚微。
去年,所有人都被一個故事吸引:美聯準加息。加息通常會導致經濟放緩,而且確實出現了一些經濟放緩的跡象,包括收益率曲線倒掛(這在過去是經濟衰退的可靠徵兆)。緊縮政策始於去年3月,雖然通常需要18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使經濟實質性降溫,但加息速度之快使大多數預測者認爲經濟成長將更快放緩。
但這低估了消費者不屈不撓的花錢勁頭。自2008年上一次真正的經濟衰退以來,美國人已經減輕了債務負擔,使其財務基礎更加穩固。他們以固定利率承擔的債務比例從75%左右上升至90%左右。緊縮政策尚未增加他們的應付利息——儘管根據上週的信號,美聯準的加息可能還沒有結束。美國抵押貸款持有者支付的平均利率仍爲3.6%,是新抵押貸款現行利率的一半。
美國政府疫情期間爲刺激經濟向消費者發放了現金補貼,到今年年初的時候,許多美國消費者手頭仍然有不少現金剩餘。令人驚訝地是,新冠疫情期間出臺的一些項目仍在生效中,包括爲幫助企業繼續僱傭員工併爲員工投保的稅收減免(每月最高可達200億美元)。新冠疫情初期,美國政府允許學生貸款暫停還款,相當於每月往年輕人的口袋裏裝了80億美元,學生貸款還款下個月才恢復。然而,對消費提振最大的是政府發放的救濟支票和美國人在封鎖期間攢下的其他積蓄。
2020年底超額儲蓄達到峯值時,美國人已經額外積累了2.1兆美元,但他們花得很快,如今這筆錢只剩不到三分之一。儲蓄的消耗有助於解釋爲何近年來美國經濟增速快於其他發達國家。過去幾年,許多國家的儲蓄都大幅增加,但歐洲和日本消費者在花這筆錢時顯然謹慎得多。
隨後,儘管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幾乎不需要額外提振,但油價又給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油價回落,從2022年12月每加侖5.50美元的高位跌至今年8月的不到4美元。
更重要的是,拜登在疫情後進行了幾乎是自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以來最雄心勃勃的政府支出擴張。在自2021年以來新增的近8兆美元支出中,約60億美元用於軍事、福利項目和拜登的「新美國產業政策」(用於補貼美國企業,幫助它們與中國競爭)。
企業對補貼反響熱烈。僅電腦和電子行業第二季度就宣佈了1000億美元的新建設計劃,是兩年前同一季度的10倍;派傑投資(Piper Sandler)的研究顯示,近500億美元的新計劃是拜登時代的補貼推動的。當然了,引爆這股科技行業熱潮的是人工智慧。
自2022年年底ChatGPT的發佈掀起生成式人工智慧熱潮以來,美國科技行業上漲近40%,市值增加逾2兆美元——這讓美國股東感覺自己更富有了。以娛樂業爲例:碧昂絲(Beyoncé)和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夏季演唱會以每張700美元甚至更高的票價售罄。根據一項嚴謹的估計,她們的演唱會銷售額加上「芭比海默」(Barbenheimer,指《芭比》和《奧本海默》兩部電影)創造的極佳票房,爲美國第三季度的經濟成長貢獻了約0.5個百分點。
如果「軟著陸」一詞的搜尋量激增和「衰退」一詞的搜尋量暴跌能說明什麼的話,那麼可以認爲美國人希望這個奇蹟繼續下去。但預測的經驗法則——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少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經常發生——在充滿意外的一年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
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後悔大規模刺激行動,因爲由此產生的債務拖累了經濟成長。2008年後,大舉支出的中國被認爲「拯救了世界」,但自那以後,中國的經濟成長就開始放緩。
奇蹟過後,美國將面臨類似的逆風。經濟刺激和其他暫時性提振的效果退卻後,美國經濟可能會遭受漫長而緩慢的折磨。
(本文作者是洛克菲勒國際公司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董事長)
摘自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