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大陸經濟恐成三低之勢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第2季和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算是大陸經濟的大事,因其會出現一個重要的轉折,即改變預期、扭轉方向,改變的是外界對大陸經濟的預期,扭轉的是大陸經濟自身方向。
跟多年來的7月都有些不同,往年7月叫做「等會」,一等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半年經濟會,一等7月底到8月上旬的北戴河會議。今年似乎等不及了,6月中旬起從內到外都在談「一籃子刺激經濟政策」,然後是一系列會,新國務院座談會都開了兩場,還有發改委的座談會等,內容似乎都跟推出政策「救經濟」相關。
然而樓梯一直響,人卻沒下來。京城小道消息說,新國務院似乎也很著急,起草「一籃子政策」,最後「一籃子」變成「兩籃子」,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討論了,李強把件送上去了,然後有人說沒有回音,有人說被否了,有人說還要等7月底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才會有決定。
然後風向陡變了,還不能說17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會是轉折點,而是由海關總署進出口貿易數據發布開始,中共決策層就在安排連場記者會,展示「半年經濟考卷」,定調都在講成績,然後是否定之前的各種預測言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一位副行長出來否認通縮和斷言之後也不會通縮。
大陸國家統計局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會,公布包括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可說是一陣數據轟炸。
最重要的是對大陸經濟運行狀態,有不同判讀。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半年經濟報,有兩份文本可參考,一份是以大陸國家統計局名義發布在上半年經濟初步核算報告,一份是由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有安排的問答。其中國家統計局報告是經主管的大陸國家發改委、大陸國務院甚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審定的,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稿,是報告稿的有限度發揮。
說大陸國家統計局今次為大陸經濟作了階段性轉折,不在於其公布的過去半年數據,而在於其在這些數據基礎上的定性,大致有三點值得留意和進一步詮釋。
首先是為大陸宏觀經濟定性,定為「恢復向好」,這與之前國務院那些定性,有明顯的不同。簡單來說,是恢復是定位,向好是定性。既然定位在恢復進程中就不是經濟向下告急,既然向好就沒有告急,就不需要刺激,更別說「一籃子」了。
其二,核心數據的定值,被稱為低於市場預期,有經濟學者說以與去年同期的相比,今年第2季年增6.3%,上半年年增5.5%,以疫情疤痕效應和全球動盪態勢說,這個數據還是不錯的。但麻煩在於隨著去年下半年基期值的抬高,今年下半年經濟保持5%以上的增長,就會是有一定壓力了,這也就意味著,要想全年保住5%的年初預定目標,則下半年僅靠穩不行,可能第3季就得加碼刺激經濟。
其三,以當局的政治定性來說是經濟向好,以各單項數據來說都是數據向下,簡單來說叫做經濟有壓力沒有動力。一位經濟學者在社交平台上回應,指統計報告證明現在各種政策都已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市場沒有需求的問題,特別是大陸房地產透支30年需求,現在出主意的經濟學家不是傻白甜,就是地產界胡錫進。
有這些截然不同的判讀,那下一步大陸經濟又會是怎麼樣呢?比較獨立特行又粉絲眾多的經濟學家劉煜煇,17日這天發了個「三低」之論,即低增長、低利率、低預期。
劉教授說他講的是「大A」即大陸股市,但人人都當作給大陸經濟把脈。他斷言火紅的7月刺激難再,手術定有,解決之道在先喚醒內在循環,再施予湯藥,培固信心,信心就是乘數,流動才成信用,固本培元,所謂湯藥,無非市場化、法治化、保護私有產權、激勵創新創業。劉煜煇說話向來禪機深重,標點也替他妄加的,抄來大家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