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發布國家安全戰略:「超越中國並遏制俄羅斯」

白宮10月12日推出了一項拖延已久的國家安全戰略。該戰略旨在遏制中國的崛起,同時再次強調與盟友合作來共同應對民主國家所面臨挑戰的重要性;並強調了白宮的觀點,即美國的領導作用是克服氣候變化和威權政權崛起等全球威脅的關鍵。

在長達48頁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每屆新政府都必須發布),拜登明確表示,從長遠來看,相比一個衰落的、飽受摧殘的俄羅斯,他更擔心中國「將威權治理與修正主義外交政策相結合」的舉動。在入侵烏克蘭六個多月後,俄羅斯軍方似乎不像去年12月在白宮傳閱的戰略文件初稿裡那麼可怕。

「俄羅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不同的挑戰,」拜登寫道。「俄羅斯對自由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直接威脅,肆無忌憚地蔑視當今國際秩序的基本法則,正如其對烏克蘭的野蠻侵略所顯示的那樣。」

中國「是唯一一個既具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具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推進這一目標的國家」,總統寫道。

拜登的戰略中值得注意的是,它抹除了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之間的區別;它認為,美國力量的源泉將來自對美國民主傳統的重申。但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崛起並尋求改寫在商業、監視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方面的規則,而俄羅斯正在尋求重新劃定國界。盟友和對手都將研究該戰略,尋找拜登決心對抗這兩個對手的跡象。

總統採取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立場,特別是對於民主黨人來說。他敦促軍隊加快現代化進程,儘管批評人士稱他的預算沒有體現他的雄心。他對全球化的好處持負面觀點,詳細描述了全球化如何助長大流行和虛假信息,並導致供應鏈短缺。

拜登回到了他上任第二個月以來確立的主題,稱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鬥爭即將到來。他說,作為西方減少對對手依賴努力的一部分,美國必須與盟友和私營企業一起投資。

該戰略文件原本應於去年冬天發表,當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迫在眉睫,美國與其歐洲盟友的關係即將經受巨大考驗。修訂後的文件讚揚北約國家之間最新的一致性,但也包括對莫斯科的警告,這些警告顯然是為了反映新的遏制戰略時代——這是一個冷戰時期的說法,指的是遏制當時最大的挑戰:蘇聯擴張主義。

 新文件稱:「美國不會允許俄羅斯或任何大國通過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來實現其目標。」但是這句話沒有上下文,沒有澄清「不允許」的含義,也沒有指出如果普丁為彌補其常規部隊在烏克蘭的失敗而選擇一種戰術核武器,美國和北約將作何反應。週二,在接受CNN的傑克·塔珀採訪時,拜登拒絕詳細說明他的選擇。

對於每一屆政府來說,國家安全戰略既是指導原則、向盟友和對手發出的的意圖信號,也是美國實力的自我頌揚。布希總統的戰略以建立「先發制人」學說而聞名,這為他的政府入侵伊拉克提供了理由。歐巴馬的戰略呼籲建立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同時也呼籲擴大美國的軟實力以戰勝疾病和全球貧困。

川普總統宣稱,反恐時代正在被超級大國與他所謂的「修正主義」大國之間競爭的復興所取代,儘管他通常無視文件中關於北約和其他聯盟的價值的聲明。

拜登的戰略文件深入討論了美國民主的運作方式,這是以前的戰略文件所沒有的。「作為美國人,我們都必須同意,人民在選舉中做出的決定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該文件說。然後它討論了打擊「國內恐怖主義」的舉措,並表示「美國不會容忍外國干涉我們的選舉」。

該戰略的開頭部分側重於國內問題,以重振關鍵技術為首,並以最先進半導體的生產能力入手。

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週三上午對記者說:「我們已經打破了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之間的分界線,以便在國內對我們的工業和創新基地進行影響深遠的投資。」

拜登最近前往俄亥俄州,出席英特爾新工廠的破土動工儀式,還前往位於紐約州北部的IBM工廠,慶祝聯邦政府以新通過的《晶片法案》進行的投資。但這些工廠——以及由台積電和三星在美國西南部建造的其他工廠——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投入生產。即便如此,它們仍將只佔美國工業消費的最先進微電子產品的極小部分。

沙利文說,該戰略主要是由變化的形勢所驅動,文件直言不諱地描述了這一點:「後冷戰時代已經徹底結束。」

「在兩個基本戰略挑戰方面,我們已經進入了決定性的十年,」沙利文週三對記者說。「第一個是大國之間為塑造國際秩序的未來而展開的競爭,」他說,「第二個是應對跨國挑戰,例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傳染病、恐怖主義、能源轉型和通貨膨脹」。

過去幾週已經表明應對其中部分挑戰將會非常困難。

拜登被今年夏天曾經訪問過的沙烏地阿拉伯擺了一道。上週,沙烏地阿拉伯在歐佩克成員國中領導了一場削減石油產量的運動,此前它曾告訴拜登會增加產量。歐佩克的舉動加劇了通貨膨脹,而且還有助於俄羅斯為烏克蘭戰爭籌集資金。拜登週二表示,他將重新考慮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讓他們付出代價。

中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已接近停滯;與俄羅斯關於限制核武庫的「戰略穩定」談判已經落幕。

「俄羅斯現在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了直接而持久的威脅,」該文件稱,這與幾十年來討論努力整合俄羅斯與西方的戰略大相逕庭。「這不是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鬥爭。它涉及《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尊重主權、領土完整和禁止通過戰爭獲取領土,俄羅斯是該憲章的締約國。」

普丁顯然有不同看法:他聲稱烏克蘭從沙皇時代起就一直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並稱這一時刻是由西方遏制和剝奪俄羅斯權力的努力所推動。

拜登的戰略由國家安全委員會起草,徵求了政府各部門的意見。但其中最鮮明的是對中國的不懈關注。這也是英國網路和信號情報機構負責人傑瑞米·弗萊明本週演講的主題。

政府文件中描述的大部分軍事規劃都是為了在太空、網路空間和海上對抗中國。與在歐洲遏制俄羅斯相比,上述每一個領域所需的武器、軟體和戰略都截然不同。該文件描述了美國在加強網路安全方面更加積極的努力,並敦促與盟友和私營部門合作,通過限制中國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投資,控制對中國的關鍵技術出口,「抵禦削弱我們共同技術進步的企圖」。

一些批評該戰略的人士擔心,它的行動速度不夠快。「中國對台灣的計劃以2027年為中心,」美國企業研究所負責外交和國防政策研究的凱瑞·舍克在接受採訪時說。「該預算並沒有設想以這種速度進行現代化。」

舍克上個月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太平洋的艦船、兵力、飛機和導彈防禦系統都不敵中國的能力。」沙利文反駁了這種批評,堅稱拜登的預算遵循了他上任前幾週首次就初步制定的戰略指導。

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為五角大廈在未來幾週公布其國防戰略和一份名為《核態勢評估報告》的相關文件打下了基礎,《核態勢評估報告》將描述拜登的核武庫計劃。

沙利文說,儘管俄羅斯最近發出了威脅,但這些文件將是「朝著減少核武器在美國戰略中的作用而邁出的一步」。

 「我們不尋求讓競爭升級為對抗或新冷戰,」他堅稱。但中國官員經常用最後一個詞來描述美國的戰略。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