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須有新政策工具

隨著出口連續八個月衰退,以及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升級轉型速度益形迫切,財經相關部會也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不過,在政府公共債務逼近GDP四成上限的壓力下,補助工具編不出預算;租稅優惠在營利事業所得稅由原先25%降至17%後,租稅工具祇剩下R&D抵減一項,且抵減率大幅縮水。法規鬆綁則在行政、立法扞格不入,跨部會協調功能不足之下,效率大打折扣,ECFA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均在立法院擱置可見一斑。在所有政策工具付之闕如的前提下,欲加速結構轉型將面臨預算、政策工具上的制約,經濟部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尤有甚者,台灣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大陸紅色供應鏈節節進逼等二大棘手議題,更使這波經濟的復甦,面臨循環性及結構性調整的雙重壓力。面對上述二大問題,政府遲遲未能端出妥善因應對策。例如面對二、三十年後台灣可能成為全球最老化的國家之ㄧ,人口老化所需的福利、補助及長期照護的資金,都苦無著落。在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衝擊上,相對於大陸,台灣企業規模較小,又缺乏國家政策的補貼介入,人才的薪資及分紅配股的配套,明顯不如大陸,在網羅人才、留住人才上陷入不利的困境。同時,在購併、合併以擴大規模上也無法得到政府奧援,致大陸廠商藉由惡意挖角、購併而得以後發先至,廠商也束手無策。

缺乏資金、政策工具、法規鬆綁又遲遲缺乏進展下,台灣產業無法塑造快速的結構轉變,欲扭轉兩岸龜兔跑的不利局面,將遙遙無期。

展望未來,在法規鬆綁上,大陸允許灰色地帶創新有緩衝期,一旦成功,再透過法律的框架再規範,值得台灣借鏡。其次,產業化的思維很重要,以長期照護為例,大陸倡導醫養合一,由營建業者、開發商主導,在資金充足下,人才、技術到位,再精緻商業化模式。反之,台灣法規太嚴謹,擁有資金的保險業者無法投入,祇能以小規模方式介入,且在法規桎梏下,市場破碎、喪失先機。

其次,購合併基金及類主權基金的成立以因應大陸紅色供應鏈及人口老化,有其迫切的必要性。在政府面臨舉債上限,產業政策使用面臨制約,必須有額外經費及嶄新政策工具,才能加速結構轉型。

雖然購併基金在經濟部的努力下,已有200億元新台幣的規模,但此ㄧ金額祇能促成規模不大企業的合併、購併,而無法針對大型企業的轉型有所突破。在主權基金方面,為了因應人口老化,澳洲已透過礦稅、碳稅的預算成立主權基金,企圖利用基金孳息來因應人口老化問題。至於在供應鏈整合上,德國工業4.0計畫及美國再工業化背後均有主權、購併基金的影子,透過基金的協助才能加速供應鏈的整併並提升競爭力,才有能力因應全球產能過剩、科技快速變遷、大陸製造業的節節進逼及創造更多高階的就業機會。

不過,主權基金、私募、購併基金在台灣常被汙名化,但目前主權基金在全世界均相當盛行,除中東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之外,荷蘭、挪威、澳洲、德國、日本也方興未艾,且並非以高獲利為主要考量,不少主權基金背後也有產業政策的考量。其次,為了避免政治力介入,國家祇以基金董事身分來規範基金的正常運作,執行長由專業經理人擔任,管理趨向透明、監理,所有投資、合夥對象、利潤分配及回饋鄉里。如此,可以避免政治力介入及提高金融監理密度。同時,由專業人士擔任獨立董事,相關的配套可緩和國人的疑慮。

面對人口老化,紅色供應鏈的崛起,政府必須即時因應,但在缺乏資金、政策工具的因應下,祇能提供漸進式的創新、改變,無法扭轉兩岸龜兔賽跑的困境,針對法規鬆綁及主權、購併基金等嶄新政策工具應有更積極的作法。否則祇能在全球競爭的賽局中,祇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手一一快步超越,而台灣卻祇能瞠乎其後。

王健全

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
曾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相關專欄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撰文為青年發聲,現在年輕人在遏止房地產價格狂漲的聲浪上卻極其微弱。年輕、中低收入族群要勇敢站起來,為房地產過度飆漲發聲,...
編按: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於中時發表,武漢肺炎持續蔓延,從確診案例增加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
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法規鬆綁來加速醫療觀光、教育服務的 產業化,可以為困頓的經濟注入嶄新活力。不過,相關部會仍著重在 規範、管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