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亞太國家為何防疫被反超?疫苗不充足的困境

編者按:

台灣原本是防疫的前段班,卻在上月中一夕間風雲變色,眼看在歐美逐漸展開後疫情新生活之際,對於亞洲46億人口的大多數人而言,今年剩下的日子恐怕與去年無異,許多人都在問:外出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減少出門的防疫例行公事何時能畫下休止符?

最近幾週,中國、日本、韓國和澳洲等區域的疫苗接種人數急劇增加,但距離向所有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還很遠。為何一年前的防疫模範,如今卻最難擺脫疫情?《紐約時報》直指,雖然各國情況略有差異,但亞洲恢復常態的腳步之所以遠遠落後歐美,問題癥結正是這些國家起初並不急於為國民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才導致當前的困境。

從去年春天開始,美國和歐洲幾個國家快速審批和花費數十億美元來確保能取得第一批疫苗。在美國,在其疫情暴發的高峰期,每天都有數千人由於國家對流行病災難性的失敗管理而死亡,相較於亞洲各地,由於邊境限制、公眾遵守防病毒措施以及廣泛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感染率和死亡人數保持相對較低。由於病毒形勢已基本得到控制,而且國內開發疫苗的能力有限,因此對於下大訂單或相信當時未經證實的解決方案的緊迫性並不高。

「公眾感知的威脅很小,」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研究新冠病毒政策的副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博士說。「政府是針對公眾對威脅的感知做出的回應。」王智弘還說,作為一種遏制病毒的策略,邊境控制能發揮的作用有限,「要結束大流行,你不僅需要防禦性策略,還需要進攻性戰略。進攻性策略就是接種疫苗。」

今年初,各國政府雖陸續與藥廠簽約購買新冠疫苗,隨之而來的現實卻是疫苗現貨供不應求,交貨日遙遙無期,而就人道主義的觀點觀之,亞洲疫情相對輕微,難以要求藥廠優先發配疫苗,種種因素都導致亞洲各國低迷的疫苗覆蓋率。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的內科醫生、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微生物學教授彼得·科利尼翁(Peter Collignon)說得更直白:「現實情況是,生產疫苗的地方都在為自己保留疫苗。」

全亞州目前約有20%人口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日本僅有14%,台灣、泰國、越南的接種比例更都只有個位數。相較之下,法國已有45%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美國的接種率更已突破6成。由於疫苗接種在亞洲各地都處於滯後狀態,因此任何有力的國際重新開放也隨之滯後,澳洲表示將繼續關閉邊境一年,而日本目前禁止幾乎所有非日本居民入境。

如今看來,防疫資優生亞洲並沒有擊敗病毒,病毒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輕易就範。在剛結束最新一次封鎖的澳洲墨爾本,多哈堤研究所(Doherty Institute)疫苗與免疫研究小組負責人諾蘭(Terry Nolan)直呼:「如果我們不是被困住,那就像是在黏膠或泥濘中等待。」

相關新聞

經濟部水利署今(10)日表示,台灣正處於氣候變遷的進行式,旱澇交替逐漸成為常態。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水利署今明兩天(9/10、9/11)...
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11日邀請到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 馬凱 碩、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做專題演講...
環境部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碳費費率審議,一般費率起徵價格在300至500元,2031年突破千元以上,對於是否可能造成綠色 通膨 ,...
行政院會12日討論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第12條修正草案, 延長現股當日沖銷交易證券交易稅稅率1.5‰(又稱當沖降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