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哲人殞落 余英時院士風範永存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院士在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他的志學與為人已成為日後世代學子的精神烙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全體董事致上最深的哀悼。

8月1日辭世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曾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被公認是胡適之後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余英時年輕時認為「只有中國本土才能安身立命」,六四事件之後堅持反共,終生不再踏入大陸一步。他曾說,為什麼非要到某一塊土地才叫中國?「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做為一個歷史學家,余英時卻擁有遠超出學術象牙塔之外的影響力。有人請他自剖作品的魅力所在,他說:「因為我說了人們不敢說的話」;「我不說神話,也不說鬼話,我只說最普通的人話。」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祖籍安徽潛山。肄業於燕京大學、是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赴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曾師承大師錢穆與楊聯陞。余英時以「歷史與思想」一書奠定史學大師地位,曾被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所名校延聘為教授,在美國史學界聲望甚隆,獲得「克魯格獎」更登上學術頂峰。 他在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六月自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榮退。

余英時先生是對當代政治高度關切的史學家,80年代在台灣權力承轉時刻回國,參與余紀忠先生為推動台灣民主改革的持續運行,擔任時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主持憲政體制的運作研討,論總統制與內閣制職權之規劃,為結合海內外知識份子參與規劃政策開先鋒;他曾說:「我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雖然關注兩岸政治動向,決不參與任何實際的活動。然,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余英時先生在美國學術界發起聲援活動,於「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公開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並於普林斯頓大學成立的「中國學社」安頓民運學者,余先生是幕後推手。

余英時先生的著作「歷史與思想」,被視為台灣最暢銷學術著作。80年代他寫的「士與中國文化」,對剛打開改革大門的中國大陸影響深遠。余英時在大陸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他因反共、堅持平反六四名列中共黑名單,書籍不能在書店上架,卻在知識界享有極高聲望。余英時在大陸黑市出現的書往往以天價賣出,對年輕人也深具影響力。

余英時先生是美洲時報文教基金會的創辦董事至今,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朱雲漢院士回憶1985年,當他獲得美洲時報文教基金會第一屆博士論文獎學金首獎,余英時先生與余紀忠先生親赴紐約主持頒獎典禮,當年兩位余先生的風采,仍歷歷在目!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王汎森院士,是余英時先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研究高足,說:「余老師是一代史學泰斗,是公認的偉大學者,他的良知與為人,更是知識份子的典範。他的一生治學,揭開中國思想史無盡的熣燦世界;從文革後激發年輕學者認識中國歷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更尊重與倡導自由民主的可貴,成為日後世代學子的精神烙印,余英時老師的逝世,讓我們不捨,需要時間平復。」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全體董事致敬與哀悼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於幼華/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林聖芬/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兼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

許嘉棟/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劉兆漢/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教授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添枝/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薛   琦/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錢永祥/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葉俊榮/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史欽泰/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彥/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地震 測報中心表示,於本月4日上午11時8分在 陽明山 發生小區域有感地震,地震規模2.4,深度3.4公里,主要在陽明山...
我們面臨真正的挑戰在政府機構的「速度」遠遠落後於AI創新,OpenAI董事會鬥爭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國科會12/5公告共22項技術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這次公告內容以具主導優勢與保護急迫性之技術為第一波清單,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