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堅持關稅計畫 市場動盪加劇

在川普總統表示將堅持實施激進的、破壞經濟的關稅政策後,全球市場動盪加劇,成為近年來最嚴重的市場之一。川普週日表示: “我無法告訴你市場會發生什麼。”

週一早盤股票期貨暴跌。與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 100 指數相關的合約下跌超過 4%;道瓊工業指數期貨下跌約3.5%。全球市場出現回檔。亞洲股市暴跌,日經225指數下跌近8%。斯托克歐洲 600 指數下跌 5%。比特幣和油價大幅下跌。

上週,在川普總統宣布徵收高於華爾街預期的關稅且中國表示將對所有美國製造的商品徵收同等關稅後,美國股市在為期兩天的暴跌中市值蒸發了 6.6 兆美元。

面對川普高關稅 各國研議因應對策

日本首相石破周一在國會表示,他會先和川普通話,強力敦促美方撤回準備對日本進口貨品課徵的24%關稅。他說:「我們必須讓對方明白,我國並未有任何不公平作為。」日本決策官員表示,不排除任何因應選項,但目前尚未明確跡象顯示東京是否會採取報復措施。

歐盟擬反擊川普關稅 首波鎖定9273億元美國商品。歐盟國家將在未來幾天試圖統一立場,反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的關稅。歐盟可能會對從牙線到鑽石、價值高達280億美元(約新台幣9273億元)的美國進口商品採取首批反制措施。

路透社報導,此舉意味著歐盟將跟隨中國與加拿大的腳步,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歐盟已面臨美國對鋼鋁和汽車課徵的25%關稅,而川普又於2日宣布,對歐盟幾乎所有其他商品徵收20%的「對等」關稅,自9日起正式實施。去年歐盟輸美產品總額達到5320億歐元(約新台幣19兆3696億元),川普的關稅涵蓋約70%歐盟對美出口商品,未來可能還會擴及銅、藥物、半導體和木材等。負責協調歐盟貿易政策的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明晚將向成員國提出一份美國產品清單,以對美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此舉是針對川普的鋼鋁關稅,而不是更廣泛的對等關稅。

大陸昨(4)日大動作「11箭齊發」,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宣布自10日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範圍,對美化工企業杜邦反壟斷調查,在世貿組織對美國提起訴訟等多項反制。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說,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

越南中央總書記蘇林向川普提議,將對美國進口貨品取消所有關稅,以換取美國不要對越南貨品徵收任何額外關稅,並要求將川普將關稅措施實施日期從4月9日延後至少45天。但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周日已表示,越南的提議還不夠。納瓦羅說,「如果只是降低我們的關稅,並且他們對我們的關稅降至零,我們仍然會對越南出現大約1,2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問題在於他們所有的非關稅作弊行為。」他說,這包括出口補貼以及中國出口洗產地來避稅。

印度政府表示不會對美國對等關稅採取報復行動,而是將重點放在和川普政府進行談判,以達成降低關稅的雙邊貿易協議。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印度政府也正接觸出口商,以評估關稅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可以為企業提供的支持。

馬來西亞並不考慮實施關稅報復。總理安華周日透過臉書表示,馬來西亞身為東協輪值主席國,將主導東南亞國家「提出一致區域性立場,維持開放且有韌性的供應鏈,並確保東協的集體聲音能清楚且堅定地在國際舞台上被聽見」。安華在其他則貼文中表示,他已和越南總理范明政通話,討論區域集體因應方式,他也和來訪的印尼總統普拉博沃會談。

安華認為,這個關稅決策的正當性薄弱,對相關受影響國家的認定方式令人質疑,有些被點名的國家幾乎是無人島,唯一的居民是企鵝。這項決策很明顯是思考不周。安華指出,川普是在有爭議的基礎上宣布新關稅措施,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不能等閒視之,馬來西亞和東協國家必須對美國的關稅議題達成共識,為即將展開的談判和協商奠定堅實的基礎。

英國首相施凱爾表示,他將在本周宣布支持英國經濟和企業的措施。他投書電訊報(Telegraph)說:「本周,政府將盡一切必要手段來提升國內競爭力,並動用產業政策來協助英國企業免遭風暴。」電訊報另引述消息報導,最快在本周公布的措施可能包括緊急監管改革,減少繁複作業,並針對陷入困境的產業提供減稅優惠。報導說,英國政府也計劃提前宣布放寬電動車目標,以減輕汽車產業邁向淨零排放過程中的負擔。


延伸閱讀: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川普關稅對小國更不利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各國祭出「對等關稅」,新加坡只被課徵基礎關稅10%,但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仍嚴陣以待,在4/4發表全國談話,指出「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更提醒,川普關稅對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更為不利,相關談話值得同為小國的台灣參考。

美國總統川普4/2對全球各國祭出「對等關稅」,台灣被重課32%高關稅,新加坡只被課徵基礎關稅10%。但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隨即在4/4發表全國談話,直白表示美國正在瓦解自己一手創建的WTO體系,「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

黃循財指出,新加坡決定不實施報復性關稅,但全球秩序正在發生劇變,一場全面爆發的全球貿易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而後果可能很嚴重。

他回顧,過往最接近現在情勢的時刻,就是1930年代的貿易戰,後來變成武裝衝突,最終導致二次世界大戰,他說沒人能斷言未來局勢的發展,「但我們必須對世界上正在累積的危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全球機構正在削弱,國際規範正受到侵蝕。」

他觀察,愈來愈多的國家將基於狹隘的自身利益行事,並使用武力或施壓來達到自身目的。而這樣的發展,對像新加坡一類高度依賴貿易的小國更加不利,新加坡正面臨「被擠壓、被邊緣化和被拋在後面的風險」。

黃循財也向全民喊話,表示「我們曾經熟悉的全球平靜與穩定,短期內不會回歸。」提醒新加坡國民切勿因自滿而鬆懈,因為「風險是真實存在的,後果可能很嚴重!」最後,他指出前方道路將更艱難,但期待新加坡國民保持堅定和團結,新加坡將能繼續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站穩腳跟。

德媒:川普將台日韓歐推向中國懷抱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中國正藉著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課徵「對等關稅」、引發國際不滿契機扭轉形象,扮演自由貿易守護者角色。專家警告,若美方持續向盟友經濟施壓,將把台灣、日本、南韓與歐盟等夥伴國家推向中國懷抱。

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對全球課徵10%至50%「對等關稅」,強調此舉是為反制各國長期不公平貿易行為,關稅大刀不僅針對對美貿易順差最大的中國,也劈向以出口導向經濟為主的台日韓與歐盟等美國盟友。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本期封面以「掠奪騎士」(Der Raubritter)為題,形容川普如同中世紀向商旅以近乎搶劫方式徵收過路稅的地方領主,以單邊主義方式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其中標題為「邪惡的美國,善良的中國」(Böses Amerika, gutes China)文章指出,北京正利用國際社會對川普破壞性關稅政策的憤怒,擴大自身影響力。

文中援引耶魯大學經濟學者、中國問題專家羅奇(Stephen Roach)觀察,認為「世界顛倒了」。羅奇指出,川普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喪失作為自由世界道德支柱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國則藉此契機改善國際形象、填補美國空缺。

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也指出,中國巧妙利用川普讓美國看起來像是全球經濟秩序破壞者的時機,拉攏歐洲與亞洲的企業與政府。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在北京接待輝瑞(Pfizer)、豐田(Toyota)、賓士(Mercedes-Benz)等多家跨國公司領袖時,暗指美國正強迫企業做出違反經濟原則的決定。近年中國因大規模補貼電動車等產業,造成不公平競爭飽受國際批評,如今在川普「助力」下,輿論焦點已轉向華府。

以歐盟為例,「明鏡周刊」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布魯塞爾的對中策略已出現變化,不再以「去風險化」(de-risking)為主軸,而轉向「重新平衡」(Rebalancing)。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WEF)說,歐中應在可行領域擴大貿易與投資,以恢復經濟均衡。

此外,中國外長王毅也於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上提議,與歐盟合作投資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並釋出可能重啟「中歐投資協定」訊號。協定自2020年達成初步共識後,因人權爭議遭擱置至今。曾任職多家德國重要經濟研究機構、現為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所長的菲爾博邁爾(Gabriel Felbermayr)在周刊另一篇專訪中進一步示警,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會造成「近百年來全球經濟最大的關稅衝擊」,更將對美國地緣政治布局產生反效果。

他直言這項政策的最大矛盾在於,美國不僅對中國加徵關稅,也同樣懲罰台灣、日本、南韓與歐盟等盟友,最終恐促使這些國家投向中國懷抱,轉而加深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菲爾博邁爾認為,不管從經濟還是政治邏輯,都看不出川普的關稅政策,能如何強化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對抗中取得優勢,「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愈加孤立,而中國則成為這場美國對全球關稅戰的最大受益者」。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