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ISBN:
9789861343280
出版日期:
2018/09/01(10週年紀念版)

定價 $420

書籍介紹

這是一本經典的政治哲學普及書,作者邁可・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他開設的「正義」(Justice)開放式課程在網路上合計有超過千萬觀看次數,並以其互動、思辨式的講課風格受到歡迎,這本書就是他將課程內容轉化後寫成的一本平易近人,但專業不減的作品。

作者/基金會研究助理 蔡旻儒 

      在本書中,桑德爾分別介紹了幾種現代主流的政治哲學思想,這些政哲理論都關心同一個命題―正義社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關於什麼樣的社會才能被稱作是正義的社會,自古就是哲學家們關心的題目,更是現代民主公民的我們不可迴避的核心問題。透過學習政治哲學,我們可以更有系統地思考、討論公共政策議題,或者反思自己的判斷,背後可能受有什麼樣的當代思潮潛移默化,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公民社會的討論品質,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民主治理。

      要說明本書的特色,先讓我們開始思考有關「正義」的幾種想像。

      首先,假如你認為「正義」就是最大多數人的幸福,一個政策只要能令多數人感到滿意,就是一個好的政策,那你也許是一名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者;例如免費提供三餐給全體國民,假設這個國家足夠富裕到不至於因此產生財政危機,並且該政策沒有任何明顯可見的受害者,那麼這確實會是效益主義支持的一項政策。

      然而,效益主義主要遭受的批評就是,它對於公眾犯錯時的自我修正能力較低,甚至更嚴重的是,它缺乏對於個人基本權利的尊重。想想古羅馬時代,當時的人們將基督徒視為異教者,把他們送入競技場中與獅子搏鬥,殘酷地死去並被吞食,如果當下社會裡的多數人都滿意這種做法,效益主義者很可能就不會反對這件事;即便我們主張更長遠的考量―例如缺乏宗教自由會使所有人都陷入險境―如果對基本權利的保障,只是為了避免最大多數人的快樂受到損害,這樣的論點似乎還是缺乏對於基本人權的肯定,無法完全被現代社會接受。

      讓我們暫且放下對於前述案例的爭論。在本書中,作者會不斷地使用類似方式,以歷史案例或假想情境,帶領我們認識各個哲學理論的立論基礎與實際應用,以及可能出現的道德兩難情況。將這些理論推廣到現實世界的議題上,有助於我們思考,自己對於特定議題的立場,背後可能帶有什麼樣的前提、推論過程,以及必須面對的反面論點。這讓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刺激,我們試著再舉出一個案例。

      「代理孕母」制度的爭議在國際上早已有先例,也是本書引用的案例之一。今(2024)年5月16日,衛福部公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當中有關社會上討論已久的代孕制度,最快可能在年底送往行政院評估,並於來年合法化,這項草案也再次引發了台灣社會內部對此議題的激烈爭論

      在支持論點中,除了注重多數人福祉的效益主義,桑德爾也引用了自由至上主義(Liberitarianism,又稱自由意志/自由放任主義)的論點,以諾齊克(Robert Nozick)為首,自由至上主義主張人們對「自我」擁有最高的所有權,這包含對精神、心靈、身體的所有權,乃至於以其為基礎而運用、勞動、活動所獲得的結果;自由至上主義者很可能支持代孕制度,只要當事人明確同意這樣的契約,「自我的所有權」支持人們使用自己的身體從事任何生產活動,換取報酬,就算是一場販售身體器官的交易,也沒有絕對禁止的理由。

      在反對論點方面,桑德爾列舉了兩種主要觀點,一是對待不同「財貨」的方式應有所不同,二是對於「同意」的認知與效力,存在不同的標準。關於第一點,桑德爾引用了道德哲學家伊麗莎白・安德森(Elizabeth Anderson)的論點,認為代孕制度錯誤地使用經濟活動的準則看待生育與親子關係,將孩子視為「產品」而母親則是「工廠」,這是對他們的貶低;然而如果某些事物必須以高於一般財貨的準則來評價,除了將對效益主義構成挑戰,更重要的是這個「準則」該如何制定?是基於人與物品的道德差異,或是基於某項實作(例如教養子女)的目的而定?這就與本書將介紹的康德與亞里斯多德的正義觀有關,本文保留給讀者親自體會。

      至於第二種反對論點,則是請到當代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John Rawls)的理論,羅爾斯認為正義社會的原則必須通過幾項條件,確保立約者的「同意」具有完整平等的基礎,這個社會契約才有正當的道德效力。他提出了架空的思想實驗,要我們站在被「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所覆蓋的「原初立場」(the original position)上思考,什麼樣的正義原則是我們會接受的?當所有人處於無法確定自身特殊資訊的狀態,無法得知自己的身心理特徵、性別、種族裔、膚色、出身背景等條件時,仍會接受的社會原則,羅爾斯認為那才是正義的社會該有的樣貌。

      商業化代孕會不會造成對貧困婦女的剝削?有沒有某些負面因素,是親身體驗過以前無法預期的?這樣當初訂立的契約還有正當性嗎?還是說反對代孕才是對無法生育者的不公?又或者有些不平等現象的存在,只要能滿足特定的條件,依然是可以被允許的?關於代孕制度,了解羅爾斯理論的主張與其優缺點,也會幫助我們對這個議題的討論更加深化

      面對日漸分歧對立的社會,各式議題激烈辯論―從同婚、廢死、代孕到平權措施―政治哲學雖然不能告訴我們一個決定性的答案,卻可以提供我們思考的框架,快速歸類各種論述背後的思想基礎,理解他們支持或反對的理由,縱使對方與我們持有相反的立場,也不會輕易放棄對話。

      良好的公民素養是民主社會溝通的橋樑,而政治哲學就像是那塊橋樑的基石,讓我們從打好基礎開始,一同創造有品質的公共對話空間,追求更美好的台灣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