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 中美科技戰交鋒

 過去一年全球颳起人工智慧(AI)旋風,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在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上隔空交鋒科技議題。中美就晶片禁令叫陣,中方批評美國歧視性措施干擾全球經濟。美方則回應,對中國的措施僅是「限制」,而非「封鎖」。

 美國自2022年下旬加大對中國晶片管控措施,並在2023年AI席捲全球和各國GPU需求旺盛背景下,擴大限制防範GPU等晶片輸出中國。相關事件引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16日的世界經濟論壇上隔空交鋒。

 先登場的李強表示,此次論壇年會主題是「重建信任」,過去信任廣泛存在,並帶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但現在信任基礎遭破壞,為重建經濟領域信任,應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打造開放與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打破制約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

 李強表示,須加強國際產業分工協作,2020~2022年全球新增歧視性貿易及相關投資措施年均超5,400項,是疫情前的近2倍。任何相關干擾破壞,都會成為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阻塞或斷點,犧牲發展效率、增加風險、不利產業鏈穩定。李強相關說法被視為批評美國晶片等限制措施。

 蘇利文演講時指出,需要特別澄清,美國對中國量身定制晶片措施的動作,只是限制措施,並不是技術封鎖。限制措施並沒有涉及更廣泛的貿易與投資,美國已廣泛排除大部分商業晶片,這些晶片推動經濟發展,相關措施並沒有干擾商業運作。

 蘇利文強調,美對中的限制主要聚焦國家安全,宗旨是防範戰略競爭對手利用美國的技術,來危及美國或者盟友夥伴的國家安全。美國晶片禁令最主要涉及加工晶圓的設備,以及象徵算力的高階GPU等輸出中國。GPU涉及的熱門產業AI亦成為這次世界經濟論壇的重點議題。李強在演講後與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訪談時表示,發展AI必須有一條全球都要遵守的紅線,這樣才能確保倫理與普惠問題,不會讓這項重要技術成熟後只照顧到小部分人的利益,各國需要加強該領域的協調。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則在演講上表示,自己是技術樂觀主義者,目前的AI機遇非常重要,歐洲已在AI立法等領域領先,必須持續加大在AI的投入,負起為全球指引AI之路的責任。


延伸閱讀:世界經濟論壇較勁 中國談市場潛力、歐盟標舉民主自由

李強對重建全球信任提出「5個加強」建議,包括呼籲主要經濟體加強溝通,「碎片化的各自為政、各自為障,只會讓世界經濟更脆弱」;加強國際產業合作、維持供應鏈穩定,「充分尊重國際產業分工的客觀規律」。還有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創新合作才能激發良好競爭」;加強綠色發展,不應「一邊大談綠色合作,一邊設下綠色貿易壁壘」;最後一點則是加強南北合作、南南合作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說,全球面臨衝突和極化的風險下,現正是建立信任的時候,而解方不只是國家間的合作,還有「企業與政府,也就是企業與民主政體」的合作,因為民主與企業的利益是一致的。

她強調,「在民主體制中,是透過人的選擇和行為,來挑選經濟場域裡的贏家和輸家,企業自由競爭…我們的規則為了保護智慧財產、產業資訊安全、人民和企業的財產而建立」。范德賴恩雖未點名,不過政府挑選培植產業贏家、剽竊他國智財權、盜取商業機密和隨意侵犯民間財富,都是長期以來中國式國家資本主義常遭外界批評之處。

有別於李強向在場商界人士喊話「選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范德賴恩則向企業訴求「商業自由仰賴政治體系的自由,因此我相信強化民主,並保護它遠離現所遭逢的風險與干擾,是我們共同且持續的責任」。

雖然范德賴恩在演說中幾次舉例批判的對象是俄羅斯,不過主持人史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問她歐盟「去風險化」(de-risking)政策時,她不諱言中國近年「一方面降低本身對外界的依賴,一方面卻增加歐洲對中國的依賴」,因此她才推出此政策。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