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新南向收益 首度超越大陸

中國大陸堅持清零、封城影響衝擊供應鏈,上市公司新南向投資收益今年第一季首次超過大陸,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真正轉捩點出現在2021年,大型企業當年海外投資金額於新南向和大陸逼近黃金交叉,2022年前六月於新南向投資累計20.65億美元,亦超過大陸,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在全球大環境丕變下,很自然就發生了」。

中美貿易戰以來,市場都認為東協地區將成為廠商分散風險的重點市場,CRIF中華徵信統計數據顯示,2018至2020年台灣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分別為24.02億美元、27.91億美元及28.29億美元、成長金額並不多;但是,對照台商同期間赴大陸的投資金額,可明顯看出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成長,以及大陸投資金額快速下降的趨勢。

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2021年對兩大地區的投資金額相差不到3,500萬美元,到今年上半年對新南向投資金額20.65億美元,則首度超越對大陸投資金額的17.96億美元,使得對新南向投資取代大陸成為台灣最大投地區的趨勢揭開序幕。

學者認為,今年大陸情況特殊,但若投資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美中科技戰延續,台商繼續轉往新南向投資恐變成常態性趨勢。張建一則認為,當初新南向政策主要就是協助台商分散風險,且目前正面臨美中貿易戰衍生地緣政治考量、大陸內部不確定包括限電、封控、都會造成廠商投資影響,未來新南向轉投資可望有「隨波逐流」效果,逐漸形成上下游產業群聚後,屆時有機會逐漸取代大陸。

劉任分析,2021年是很大的轉折時點,除了疫情的影響,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在半導體產業上進一步壓迫大陸的發展空間,使得台灣企業明顯感受到全球供應鏈的趨勢,也就是減少對大陸代工的倚賴,靠攏新南向國家的方向前進。

據此,大型企業在新南向國家的布局快速升溫,2021年對新南向投資金額爆炸成長105.97%,投資金額暴增到58.28億美元,刷新單年投資金額歷史新高。

劉任指出,在總體數據外,仍要就單一地區的投資情況了解,新加坡一直是台灣主要企業的東南亞營運中心、投資重鎮,甚至是全球布局的管理中心,投審會核准今年前六個月新南向投資,新加坡再拿下近27%,大幅超越排名隨後的澳洲和越南。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在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開幕,台灣雖然不是締約國,也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
主計總處30日公布111年「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由於極端高薪族群薪資快速成長,推升平均薪資,以致領不到平均薪資的上班族人數占比升至68...
在碳費、碳稅成為主流的市場趨勢下,台灣將面臨三難:首先是在這場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賽局中,台灣沒有發語權,僅能跟隨、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