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刊登]世局變幻下,攜手安家

前言: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皆為眾志成城再努力。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17/01/12
活動時間21:47

活動內容

前言: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皆為眾志成城再努力。
2017-01-12 21:47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國土規劃 慎思世代佈局

邱文彥(前立法委員、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環境河川小組總召)

推動國土計畫法,五進五出立法院,將非常綜合性的概念,由第一條因應氣候變遷,到後續的農地問題、糧食生產、國土安全等等,都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工作。如何落實相關想法及做法;自關心地震,太平洋地震帶活躍,到年初台南震災,看到土壤液化問題,如何在大都會區做防災應變,及面對地方政府,將魚塭、鹽田、海岸等不適合開發的地方,變成重劃區,進行不當大型開發案,規劃、修法、執法都責無旁貸。

面對城鄉老化急劇、家園空洞;如何讓資源有效分配,並使地方活躍起來,如農地廢耕、水圳破壞,環境問題只見有農舍林立、污水橫流、非法工廠難以管制,灌、排沒確實分離,對土地品質及糧食健康都影響極大,是農舍、農地管理的問題,也是政策上應立刻處理的政蹟。漂鳥計劃及雁南飛計劃中,看到隱憂與徵結需對策,農、漁會功能今已經退化,如何能繼續落實並強化。如何讓青年返鄉並落地生根,必須提供誘因,農村復興號召三萬青年需立即行動。

鄉村地區醫療資源欠缺,老人就醫辛苦,交通不友善,老人出門難,開車危險,不開車等公車,時常要等老半天,公車還會脫班,很多設施對老人非常不友善。在完善老人交通、醫療照護及幼兒撫育、交通物流方面能否與科技結合,不管稅收分配或銀色經濟面,仍有許多要推動。

我們期待連結,從高齡社會看宜居家園,強調要包括軟體、硬體,面對「大溫暖、大社福計劃」,與「國土計劃」推進齊步向前,針對貧富差距、人口老化、少子化以及健康問題,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政策孰先孰後上,審慎資源分配,務實規劃,與中央政府各機關、國發會、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一次次討論,希望協力推動行動綱領,能有溝通、統合、協力的呈現。制度改革,非一蹴可幾,制度研擬、倡導和推動,一定要凝聚社會氛圍,需要社會共同價值支持。

面對年金改革 步入老齢化少子化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前北縣副縣長)

高齢化到來的衝擊

人口老化議題大家都熟悉,1993年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將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2026年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真正擔心的是2026至2060年,老年人口可能將近40%。

韓、日、台是老化問題最嚴峻的三國,未來人口數因生育率持續低迷,將下降更快,人口加速老化,扶老比也跟著上升。「進入超高齡社會」加上台灣生育率低,老人生活將更孤寂,少子化帶來經濟結構改變,人的健康條件提升、預期壽命延長、家庭結構萎縮,長照制度更顯重要。

人口老化將影響人類生活各個面向,包括:健康照護、社會照顧、社會參與、教育、經濟安全、就業、居住及交通等。其中健康照顧、社會照顧、經濟安全是三大迫切議題。例如,現大多公寓沒有電梯;透天厝看似氣派有門面,到了年長時,上下樓層就非常不便,應設計高齡友善終生住宅,不單單往外部擴張地基,求建築建物大,而要從內部設計開始改造。又如,偏鄉缺乏固定班次客運,路上無友善高齡社會動線,常使長輩生病時,需自行騎車、開車至醫院。高齡教育方面在2005至2006年通過了高齡教育白皮書,樂齡學堂目前已普及,打造活到老學到老的終生學習。

2007年行政院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6年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長照不只針對老人,而是老人中的失能者,提供需要協助的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持續性健康及社會服務。戶口及住宅普查資料顯示,我國老人需長期照顧者為310,790人,換算老人需長期照顧率推估為12.7%。服務對象人數預估自51萬1千餘人增至73萬8千餘人,成長44%。

現有長照計劃的投入與說明

長照計畫宗旨是讓長照普及,重現在地老化,從家庭到社區、機構,有完善整合系統,前端預防和後端臨終安寧照顧需結合,為了落實推動,我們做了改變:擴大人口群(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5-64歲失能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失能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衰弱老人);服務項目自8項擴增至17項;建立一套有系統、有網絡的A-B-C模式,C級巷弄長照站(長照柑仔店)就近提供社會參與及社區活動之場域,使用現有社區關懷據點,以及農會、學校、教會、廟宇等閒置空間,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長照專賣店),除提供既有之長照服務項目外,也擴充功能提供日間托老服務或其他類型的居家式、社區式長照服務,在更大範圍內,由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旗艦店)作整合。

長照經費來源是主要問題,2017年政府編列177億,目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連結從家庭、社區到機構照顧的服務,確立稅收為財源。過去訓練十萬多人居家服務員,真正投入職場的不到一萬人,如何保障專業人力的薪水及勞動條件,提升成就感及工作尊嚴,在地就業也是需考量的議題。

複雜、多頭的國民年金負荷

目前年金制度複雜,共13種制度設計:公教人員先有退休金制度,後有保險年金制度;軍、勞工先有保險一次給付制度,後有退休金制度;家庭主婦加入國民年金;農民則是社會津貼制度。若以給付型態及制度設計來區分,也有六種型態區分。年金制度的內涵及缺失需要讓國民認知,宣導屬低成本的社會教育,人與制度的關係不可分離,否則將推動不易。

(註)精算最適費率:針對經濟面及人口面變數建立模型或假設,經濟面假設包括投資報酬率、折現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人口面假設包括死亡率及被保險人資料,研究並考量死亡率改善,除此之外,以國民年金保險之經驗資料來分析相關人口面假設:如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佔全國人口比率、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準時繳費比率、領取遺屬年金機率以及身心障礙發生率等。以總合成本法作為精算方法,並依據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的設計來建構精算模型,精算國民年金保險之最適提撥率、潛藏負債以及基金提撥狀況,並依據人口推估模型計算出未來 40 年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之現金流量,以分析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之財務狀況。

政府財政負荷沈重,105年度政府編列3,108億元,包含中央1,698億元、地方1,410億元,當中軍公教保險301億元、軍公教退休金2,807億元、優惠存款利息補貼778億(相當於宜蘭、花蓮、新竹、苗栗四縣一年的總預算),國家資源分配及調控需再重新規劃。

過去的潛藏債務,主計處更名為「應付未付給付」,目前累積嚴重、瀕臨破產危機,低費率、高給付造成債臺高築,以勞保基金來說,現行費率是9%,明年提升到9.5%,但精算最適費率是27.3%,法定上限費率是13%,都不足以支付,到107年時,就會首次出現收支不足現象,軍職人員退撫基金至109年就會出現累積餘額虧損,接著是教育人員、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將面臨同樣問題。

職業不同保費(或提撥)分擔差距大,每種制度設計都有自己的考量,給付水準爭議最大,有些人退休時能領到大筆退休金及老年給付,有些人相對少許多,給付水準反映在所得替代率,給付所得替代率偏高。簡而言之,總所得替代率(社會保險加強制性職業退休金),公務員及教育人員所得替代率年資25至35年還是維持在75至95%間,但以本俸2倍計算將近110%,勞工部分,所得替代率約為60至70%,私校教育人員與勞工約略相同。國際上所得替代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4個國家人民退休後所得替代率平均52.7%,所得低的國家會給高的所得替代率,反之給低所得替代率,我們用高的退休給付拉低國家競爭力,這是不好的策略。我國年金制度一定要改革,否則會撐不下去。

社會保險與退休年齡的再思維

請領年齡太早亦是大問題,半個世紀來,國人平均餘命已增加近20歲,且繼續長壽中。公務人員採年資加年齡的85制、教育人員75制、勞退新制60歲、勞工保險107年調高到61歲(115年調高到65歲)、國民年金65歲、老農津貼65歲。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公保為55歲,軍人可能更早退休。實際上,目前平均公務人員的退休年齡是55歲,教育人員是54歲,軍職人員更僅僅44歲。

接下來的年金改革計畫,改革委員會將收集年金改革相關資訊、意見及各國年金改革經驗,針對各種年金改革意見進行專業評估,作為一個民主參與的平臺,讓各職業別代表有機會表達意見,提出年金改革的備選方案,籌備年金國是會議。希望能拉近給付水準,促進社會團結共好,世代互助互惠,實現代間公平正義,保障弱勢權益,維護老人經濟安全,健全財務規劃,俾利制度永續發展。

國力老化不可忽略,若無前端健康方案或活動,後端負擔一定很重。用「不健康稅」作為機制,或從教育到公共衛生著手都是必要的。民間力量已有很多,長照1千5百家機構中只有17家是政府的,政府沒有壟斷,只是提供一個基本規則,大家希望營利事業進駐,這個要謹慎小心。

財源應從哪來,是各國非常煩惱的問題。大部分國家採用稅收,少數國家用保險,各有風險,國內也做過非常多討論與研究,但不可迴避,沒有服務系統什麼都免談,現在是幫未來的人打基礎,就像1994年推出全民健康保險,絕非突然冒出來,前面奠定許多基礎,但今天長照體系,從早期機構式照護到後來有限的服務,1986年才開始居家服務,1993年有外籍看護工,基礎仍太薄弱,請大家不要急著讓營利部門進來,而要務實地把公共衛生與健康服務系統推動,才有機會創造健全未來。

城鄉空間結構 應生活方式調整

曾旭正(國發會副主任委員、前南市副市長)

從最近幾項趨勢課題,察覺人類社會已走入新階段,包括氣候變遷、高齡化社會、資通訊科技躍進以及對全球化經驗的反彈等,都是前所未有課題。人類必須共同摸索解決之道,其過程與結果勢必帶出新的制度、手段和生活方式,進而,城鄉的空間結構也會因著有所改變。

台灣面對高齡化,不是個人或是家庭的責任,需要社區、社會共同面對以及相互合作。生育率下降造成人口減少,勞動人口下降,嚴重衝擊經濟生產力,也對城鄉空間結構產生影響。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30年後(2046年),台灣人口總數將為2095萬人,較今日(2350萬)少260萬人,相當80至85萬戶。目前2350萬人口約800萬戶,有七成人口住在六都,三成在六都之外。但六都之外地區的高齡人口比例明顯高於六都,加上城鄉遷移的因素,可以粗估未來減少的80萬戶有近50萬戶是在六都之外,佔其現有戶數的20%;六都減少30萬戶則只佔現有戶數的6%。如果沒有政策的引導,快速瘦身的鄉鎮村落將是下一階段的問題。

投資基礎建設 取代大建設

面對上述課題,未來城鄉發展的重要策略應該是:用基礎建設取代大建設,藉投資市鎮來引導人口流動。農村人力不足,都市老舊公寓不適合養老,這些問題都需要檢討,二次大戰之後,台灣快速工業化、都市化,這一批建築過了半世紀,已不適合現代社會,如何改造住宅是新政府需傷腦筋的。長照制度僅是一部分,城鄉課題也應納入考量。

國發會這一年會做幾個大型趨勢研究:科技生活、氣候變遷、未來生活型態等等。未來就整個人口居住區來看,分成三類:北中南都會區、二級城市、鄉鎮,鄉鎮之外的偏遠村落可能將來會慢慢消失,需要引導他們進入鄉鎮或二級城市,提供公共服務及防災系統。

發展區域中心  良好生活市鎮

因應高齡社會,大都會人口不應再成長,公共建設應以二級城市、三級鄉鎮為重心,加強其就業與公共服務,使發展為區域中心。基礎建設如下水污水道、污水處理廠、共同管溝、人行道、文化設施、社服設施、交通系統、學校等逐漸齊備,使成為良好的生活市鎮。在城鎮堅實化的同時,適時接納人口漸稀的周圍村落,並在市鎮與外圍的農業區規劃綠地作隔離,限制市鎮任意向外擴張。

要實現這樣的空間結構調整,除了公共建設方向及制度需改變外,我們最欠缺的是土地調整工具,政府主動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並得以和民間交換土地,如此才能兼顧人民權益與公共價值。人到哪,力量才會跟到哪,返鄉人口回流是必要的,這與農委會、社福產業都有關係,顯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扶老攜幼 善用既有資源

邱淑媞(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台灣要善用資源,建立「自助」機制,個人盤點既有資源也要知曉,不只是繫在政府,個人投資、儲蓄、公保同等重要。「自助」結合商業模式後,政府的負擔才得以減輕。

當前人口四大危機:(一)長者需求急遽增加;(二)退多、進少,生產力減退;(三)總人口持平進而下降、長者多導致總消費力消退,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要同步處理;(四)鼓勵生育黃金時間只剩5至10年。國家財政趨緊,政府會比過去更沒有錢,年輕人負擔沉重,對年輕人加稅與錢坑式法案變困難;撒錢政策開始引起反感。

善用健康紅利 自助互助人助

應建立健康紅利,使人健康來賺錢,花錢健康能繼續賺錢,形成善循環消費,我認為販賣「健康」是合適的,但醫療系統及末端長照服務不能過度商業化,否則會使一般民眾無法負擔。提升健康生產力,延長工作年數,同時也能創造相容友善的職場與就業環境,使中高齡、女性、弱勢者(身心障礙、低社經階層、失業者)重返職場。

老人的需求就是年輕人的機會,如果要使人健康,身心問題是最主要的,代謝心血管疾患、慢性呼吸道問題、視力、聽力問題、肌肉骨骼系統、事故傷害等等都包含在內,醫療與長照必須做好運動、飲食(與口腔健康)、肥胖、菸、酒等管理,慢性病控制,心理健康、憂鬱症及事故傷害預防。

環境因素: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包含交通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公民參與和工作、通訊與資訊、社區支持及健康服務、公共空間與建築等等,都可以帶動投資跟內需。讓長輩有功用能力,能行動、建立及維繫關係、滿足基本學習,在尚未嚴重失能時,可以有商業模式進入,如共餐活動。以既有八大面向所發展之資源、服務與活動,建立ICT智慧健康城市。

接著討論經濟發展與健康問題,如何透過「健康」賺錢,使社會重視這無形的資產,而政府也需有效治理城市軟硬體及專業人力動員,未來怎麼善用經費,趁健康的時候,讓民眾肯將退休金拿出來投資健康,而不是年邁不健康了再來花錢買照護。透過自助(自我識能提昇+行為+消費)、互助(不完全仰賴商業模式)、人助 (社會福利或公辦保險),把政府支出,由負擔變成投資,善用既有資源,透過資源盤點、活化與共用、價值最大化並顧及世代平衡,兩端同時納入考量及照顧。

活化健康產業、銀色經濟 鼓勵民間投入

政府應帶動健康產業與銀色經濟,創造誘因,以休閒旅遊為例,內銷外銷皆宜;鼓勵高齡就業、鼓勵退休族國內消費;2017是“全球永續旅遊年”應搭便車做國際行銷,可發展農村文化再生及生態旅遊,投資基礎建設,結合青年創意與創業。如何鼓勵國內旅遊,可把各種福利轉變成動態投資,投資於內需市場與健康產出,縮減退休給予的過程保留彈性,政府可將經費轉為個人長照或退休儲蓄。

健康促進部分不限於長照2.0,而是包括民間部分。「有效治理」強化對不健康商品(例如菸、酒、糖)的立法、管制與稅捐,將不健康飲食課稅捐,拿來做有意義的事,這是未來公認一定會實行的,以糖為例,墨西哥第一個實行,英國、愛沙尼亞也跟進。

有關長照財政部分,到底政府和民間負擔比例是多少,這需要深入討論。失能有不同程度,哪部分應由政府扛起來,哪部份可由民間競爭,需要深思。人群健康與經濟發展及地球健康密不可分。健康安全的威脅與商業力量日升、健康不平等,皆需全球性集體行動。須改善女性、移民、環境受害者等之處境。有賴好的治理、城市與社區的地方行動、健康識能及創新。

 

退撫基金財務窘境非一日造成

朱雲鵬(前政務委員、臺北醫學大學、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多年追蹤面對 政策回應力道不足

台灣退撫基金財務窘境非一日造成,太多年追蹤、面對,政策回應力道終是不足。可以想像林政委壓力極大,但見過去幾十年的努力,相信學以致用,至少盡力了,仍會獲得成就感。長照未來需求將呈現爆炸性成長,財源一定是不夠的,透過長照保險制並非不行,但也怕爭議大,民眾到時抗拒將錢繳交給政府,擔心未來拿不回來。此時可以思考,如何發展民間的市場經濟力量;下次開長照會時,應請金管會列席,保險業的利益跟政府長照政策、被保險人利益、保險業自身利益,都是一致的,政府最有機會用政策來委請或鼓勵這四十萬的第一線保險從業人員,使這批大軍投入健康維護、健康促進服務;目前為止缺乏政策,這些第一線的保險人員無處伸展,甚至擔憂未來。

保險、稅收分工  就業、職場轉軌

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勤業(Deloitte)總公司前陣子出過一份報告,預測未來保險業的從業員,會是長期照顧及健康維護的最重要環節,保險人員慢慢會被網路取代,因此轉為健康服務,沒事就串串門子,與長輩談心,雖然目的是推銷保險,但老人越健康、越晚理賠,對保險業是好的,可惜機制並沒充分發揮。

前陣子剛卸任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看到寶可夢風潮,提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能設計外溢型保險呢?滿足一定健康生活習慣或是運動,第二年就降保費,這對大家都有利,在資源有限,且未來需求越來越大時,政府應善用民間力量,只需修改規則,不一定要花到錢。

再舉一個例子,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不能經營社會福利,現在保險公司有推長照保單,但真正名稱應該叫作失能給付保單,滿足一定條件時,每個月給付多少錢,若保險業可以與社會福利機構、醫療院所、學校合作,以後就能推出真正的長照保單,社會上若老人普遍都擁有長照保單,政府壓力也同時降低。

剛談到稅收,目前作法是增加遺產稅及菸捐,環顧商業飲食越來越不健康,年輕人普遍喜好炸物、燒烤,未來可能都是被照顧對象,國外有考慮要對含糖飲料課稅,使用賦稅政策,作為因應肥胖、糖尿病及蛀牙的辦法。以前寶特瓶滿地,後來執行回收政策,寶特瓶如高速列車般進入回收場,可見「稅」能使鬼推磨。

年金改革上,我認為最大限制條件是政治,許多國外案例都是等到破產之後,才來改變制度,當然我們不希望台灣走到這一步。需要全盤規劃,把未來嚴重性講清楚,整理數據資料找出平衡方案;每個群體都有抱怨跟苦處,應多多溝通,聽取意見。

重建社會信任 理性經濟路徑

如何重新建立社會信任,這裡提出五點建議:第一,利用全球化推動人類社會而非僅僅企業與生產的全球化,不應該只是經濟、金融、生產面向,還可以是人文關懷議題。第二,NGO應當重振旗鼓,積極加入社會分工;第三,對於推動促進和平的機構和組織,社會應大力支持;第四,民主制度須深化到社會每一個角落與組織團體,由下而上建立優質民主化的環境;第五,應當設法讓家庭生活與社區生活更臻完美,恢復家庭功能,成為社會安定的核心力量。

台灣應當走自由開放、與國際銜接的經濟路徑,必須是世界分工體系的一部分。全球化下「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與「台灣的競爭力」本來應當是相等的概念,不樂見因政治因素,碰到兩岸政策即無法理性討論,最終竟然脫節。宏觀、包容與分享,是台灣社會現階段最需努力的方向,沒有宏觀,將流於狹窄和封閉;沒有包容,就造成族群對立;沒有分享,將導致社會歧異,均非台灣之福。

引進市場機制 進入長照體系

龔則立(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團隊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

從保險制變稅收制,兩者最大差異是錢變少了,照顧對象因錢變少,對象鎖定最底層,或最急需服務的,但政委提到服務人群還要擴大,遺贈稅從10%變到20%,這個數字是達的到的,相對來說有一群人會受不到政府照顧,而政府較無需照顧的是有錢人,是否能把這些人推給市場,讓他們選擇花更多錢,到高檔醫療照顧機構,有無這樣的市場目前不清楚,但未必不是一條新的路。

引進市場機制進入長照體系:嚴格設立標準,讓長照機構營運成本大增,卻無法反映在收費上,大部分長照機構只得透過增加床數、提高照護人力的照顧單位、降低採購費用等措施來節約成本,長照品質也受到考驗。若將長照體系分級管理,適當引入市場機制,將可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政府更可以集中資源照顧最需要的族群,並達到創造就業、促進階層流動目的。

鬆綁長照服務機構分級

長照服務機構分級,鬆綁設立以營利為目的之長照機構:讓願意自行付費的長者,選擇適合的長照機構,政府則集中資源在需要由政府提供照顧的長者上。不僅可減輕政府負擔,避免龐大長照經費拖垮政府財政,更可因市場機制帶動台灣的長照產業,擴大內需市場,未來更可輸出臺灣的長照服務產業。

創造就業機會與稅收,開放長照機構營利事業化,相關機構可規劃合適的薪酬制度,吸引年輕人力或二次就業人力加入照護產業。政府可從照護營利機構收取稅收,充實國庫,或從這些稅收回饋到弱勢長者的照護體系。舉例來說,現在的照顧機構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財團法人一定是非營利性質,社團法人也屬公益性質,與公司法中營利性質財團法人不同,但若能稍微改變規範,讓營利性質社團法人也能進入長照體系,賺錢後繳稅,當中的服務人員也繳綜所稅,政府財源就會增加。

開放長照機構營利事業化,也能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如果有營利為目的之長照機構,讓經濟環境較好的長者,願意在人生最後階段把積蓄花在自己身上,不僅可在人生最後旅程上享受一輩子辛苦的果實,也提供長期照顧工作者就業機會,達到社會財富重分配。

若擔心市場營運易倒閉,可用額外監管方式來加強管理,將來還可引進資本市場力量投資,公開透明財報,稅收也就有穩定來源,另外拋出一個問題,醫院能否使用商業模式經營,許多國家都有醫院IPO,台灣似乎還未達到成熟條件,但若能先有一些試點先行,我認為高端長照體系是可以嘗試的第一點,再逐步考量到其他體系的改變。

細數銀髮時代預防、治療及照護的產業機會

由於少子化與老齡人口比例增加,銀髮族群的生活及醫療保健需求逐漸受到各國重視。銀髮時代下的生技醫療產業,可分別從預防、治療及照護三大層面來看。(一)整合各項科技達到預防需求:基於早期預防將可達到合理運用醫療資源的目的,並節省後續照護成本,因此日本政府開始倡導預防保健的重要性。考慮目前銀髮族群在慢性病的預防及照護需求,目前生醫廠商結合穿戴式裝置,監測客戶的生理狀況,也透過數據蒐集與分析,為客戶量身打造合適的飲食及運動菜單。這類的業務預計將隨著銀髮族的預防保健需求增加,以及未來異業資源整合而有龐大的發展前景。(二)開發更具效率的治療方式:隨著生物技術快速發展,包含藥廠及醫療器材廠在內的生醫業者也投入開發更有效率的治療方式。如近期引發各項關注的精準醫學及免疫療法等等,便是應用創新技術提高用藥及治療效果的例子。(三)轉向以病人為主的照護模式:過去醫療照護機構以專業化服務為主,缺乏整合性的照護系統;隨著以病人為主的照護服務概念興起,照護模式轉向以疾病為中心,結合跨專業、跨科別、甚至跨單位元的團隊合作模式,尤其隨著銀髮族群身體狀況的老化,疾病的治療及後續照護方式漸趨複雜,一個結合醫療、護理、營養及社工等的專業團隊也將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綜上所述,日漸成長的銀髮族群健康照護需求是生技醫療產業主要滿足的對象,在未來的銀髮時代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科技整合及跨專業的團隊合作模式已成為生技醫療產業投入銀髮商機中的核心趨勢,各種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將可望提供未來銀髮生活更多樣化的選擇。

 

投資產業 建設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

林盛豐(前政務委員、實踐大學教授)

我擔任過政委,其任務艱钜的程度令我毛骨悚然。尤其年金困難程度不可想像,我不認為溝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有無辦法讓年金在有殘值時破產,如此年金改革委員的角色是幫忙,而不是從嘴巴挖肉的人。

關於長照議題,長期在思考如何讓台灣變成更進步國家,重點不在投資城市,而是在農村跟二、三級城市,像宜蘭、台東、花蓮或是屏東,當政府精準投資時就可以翻轉。

農村基礎建設不足 為選票浪費資源

跟先進國家比起來,落後的地方是農村,農村長期基礎建設不足,政府補貼不是救農村,而是為了選票,這是錯誤投資,不改善需求而是浪費資源。除了基礎建設外,應投資產業面,建設「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是整個空間;新農業是年輕人可以回到農村,而對於農村老年人社群要以各種方法提供協助;新農民就是年輕人務農沒有障礙,包括農保、租地問題,有些老農不願將地出租,因為怕重蹈三七五減租經驗,目前配套機制都不足。

我從來不冀望政府長照系統,很多經濟狀況好的人不會仰賴政府長照,所以能夠讓長照商業化,這是務實想法。高齡化趨勢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必須啟動,發展具人性化、便利性、體貼性、以及安全性的產品或服務,應用資通訊技術,結合民間社團及產業界,社福機構、社會互助區域作資源配套,建構完善的服務

網絡。於產業轉型中,醫療服務與生技技術的提升,新市場潛力可觀。

活絡商業體糸 下放權限地方

總而言之,一個是商業體系進駐;二是互助系統,這在農村更明顯,最後是政策落實。中央政府非常認真地建立政策,或試圖建立一套標準交給地方政府落實,但常出大問題,因無法到基層監督,地方政府為了政策誘因而落實,但落實欠佳。儘管我們認真擬定中央政策,到基層仍千瘡百孔。以我在環保署看到的經驗,減碳政策前期單子像報稅單一樣多,還有營建署的城鄉新風貌,資料準備認真程度超乎想像,但真正的政策目地通通落空。

我認為要大膽放權地方政府,至於縮放之間可以訂定原則。地方政府本該有自己想法,政策無法一體適用。我們要容忍基本精神與各地差異,透過地方執行後再行回報修正,遠好於寫出一本可以容納所有地方的完美政策。如何放權,如何讓我們制度鬆散,如何讓民間各種能量進入,這樣才可能成功。

結語

邱文彥:

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下,當年力有未逮的社會安全缺口,在今日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下,政策需與生活訴求結合。因應老化社會,在機制的建立、社會資源和產業投入、交通與物流的整合納入、少子、老化的實體生活環境如何建構,資金活絡的銀色經濟如何打造,無論是稅收稽徵、保險機制、分配運用,須有明確通盤之政策權衡與行動綱領。

首先;對於未來要有想像與熱情,更要有長程通盤規劃。今日財稅、長照、年金,各單位應都有具體想法也做得很好,但在整合上仍有加強空間。國發會、內政部、衛福部應整合,找幾個重要環節統整為重大議題,跨部會一起研究,國土發展更應不分政黨,各方都應努力。其次;從空間面,都市更新與都市再生定要推動。將來能否打破土地使用相容性,牽涉到都市計劃法規。政策確立,定要修改相關規定,國土計劃土地重整至關重要。第三;透過保險、運用民間機構,讓市場力量參與社福。

往後行政院是否能彙整三、五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需清楚整合性的行動綱領,各部會彙整整合、繼續推動,找出跨領域、跨部會行動綱領。推動整合上對話是必要的,對話平臺與機制上有無進一步推行方式,值得思索。民眾參與任何法案或政策的制定確立,都有社會教育過程。不管是社區示範點,如長照「柑仔店」的建立都要因地制宜,即便是同鄉鎮也有不同狀況,亦需學習成長經歷。

最後,一般人對保險根本搞不清楚,既然保險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政府是否可以成立保險諮詢單位或保險諮詢平臺,比方說鄉鎮公所、社區中心或巡迴諮詢團,提供民眾協助,亦有教育學習過程。

余範英

回顧以往大政委擔負重任的年代,力推六年國建或更早的十大建設,反觀近年來多是分門別類的建設,而非整體規劃。彼此仔細傾聽問題的癥結,找出解決辦法,以專業知識與經驗提出建言,政策不能淪為宣示或佈達。時不我予,在生活型態社會結構改變的今天,所有大規劃都有相關性,不分彼此的溝通、容忍、互助應是基本態度,年金改革糾結不易,很難有誰可以跟另一群人討正義公道,要溝通、有緩衝期、合乎比例原則,社會是個有機體,國家責任就是積極回應個體處境的困難,讓集體力量出來進行調解。想做事的人永遠挑戰不斷,應時時學習、聽取專業與實務經驗。新的一年大家彼此疼惜,攜手安頓家園,全球競爭與經濟挑戰就在眼前。

(註)精算最適費率:針對經濟面及人口面變數建立模型或假設,經濟面假設包括投資報酬率、折現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人口面假設包括死亡率及被保險人資料,研究並考量死亡率改善,除此之外,以國民年金保險之經驗資料來分析相關人口面假設:如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佔全國人口比率、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準時繳費比率、領取遺屬年金機率以及身心障礙發生率等。以總合成本法作為精算方法,並依據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的設計來建構精算模型,精算國民年金保險之最適提撥率、潛藏負債以及基金提撥狀況,並依據人口推估模型計算出未來 40 年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之現金流量,以分析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之財務狀況。

(註)精算最適費率:針對經濟面及人口面變數建立模型或假設,經濟面假設包括投資報酬率、折現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人口面假設包括死亡率及被保險人資料,研究並考量死亡率改善,除此之外,以國民年金保險之經驗資料來分析相關人口面假設:如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佔全國人口比率、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準時繳費比率、領取遺屬年金機率以及身心障礙發生率等。以總合成本法作為精算方法,並依據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的設計來建構精算模型,精算國民年金保險之最適提撥率、潛藏負債以及基金提撥狀況,並依據人口推估模型計算出未來 40 年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之現金流量,以分析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之財務狀況。

活動相關欄位
圖片
主題分類 文化, 政治,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