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淡水河之歌續篇

這是一本河川之書,也是一本時光之書。
蜿蜒流經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系,維繫著北台灣水資源的生命動脈,其主流全長324.3公里,流域集水區2,726平方公里,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工商業發展,淡水河是台灣最早現代化的河流,也是最早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污染副作用的地方。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08/12/30
活動時間14:00

活動內容

這是一本河川之書,也是一本時光之書。
蜿蜒流經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系,維繫著北台灣水資源的生命動脈,其主流全長324.3公里,流域集水區2,726平方公里,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工商業發展,淡水河是台灣最早現代化的河流,也是最早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污染副作用的地方。
2008-12-30 14: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這是一本河川之書,也是一本時光之書。

蜿蜒流經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系,維繫著北台灣水資源的生命動脈,其主流全長324.3公里,流域集水區2,726平方公里,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工商業發展,淡水河是台灣最早現代化的河流,也是最早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污染副作用的地方。

當時,政府為了積極解決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大力推動新式的化糞池(即抽水馬桶),糞便隨著抽水馬桶流入河川,造成嚴重的污染。而垃圾大量被棄置在淡水河沿岸,滲漏水直接污染了水質,河面漂浮著無數垃圾,使淡水河臭味撲鼻。而六○年代的台灣已經開始由農業走入工商活動,大量工業活動造成的廢水排入淡水河流域,亦是整個淡水河水質惡化的主因之一。

早在民國五十五年開始,淡水河每遇暴雨即造成市區淹水頻繁,基隆河在中山橋一帶也因為污染嚴重而污黑惡臭。民國七十五、七十六年間,台灣地區由於長期環境 污染的累積,而引發各地居民的抗爭,也漸引起政府及國民對於環境的關注。同時適逢韓國為籌辦奧運,積極整治漢江;高雄的仁愛河,因採取截流措施而大有改 善,反觀淡水河中、下游因嚴重污染,而被稱為「黑龍江」,引起各界重視,責稱「韓國能、高雄能,而台北為何不能?」

民國七十七年一月蔣經國總統過世後的第一次行政院會,由行政院院長俞國華通過了淡水河先期整治工程。俞國華在院會還強調:「整治要多管齊下、說做就做」,這項整治工程計劃總經費高達283億元,規劃污水下水道,進行海洋放流、陸上放流,實施礫間接觸水質改善工程等等,預計在兩年內完成第一階段目標,讓淡水 河不再發臭。

淡水河先期整治工程歷經十年才完工,行政院長先後有俞國華、李煥、郝柏村、連戰及蕭萬長等五人,環保署長也輪替了簡又新、趙少康、張隆盛、陳龍吉及蔡勳雄,淡水河工程走了漫長歲月,終於在八十七年五月一日正式系統連線啟動。整治經費也由原先的283億元,增加到406億元左右。

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曾經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提出活化淡水河,在既有先期整治完工基礎下,打造一條親水的淡水河,希望在自然生態外,開拓出溫暖的人文風景。對岸的台北縣長更打出大河之縣的施政藍圖,從取締砂石場到污染性工廠,到濕地治理,為淡水河水質創下了30年最乾淨的紀錄。

淡水河見證了大地的美麗容顏,流貫著無數動人的故事,在時光磨洗下編織成一條具備人文、經濟多元面向的歷史之河。伴著潺潺河水,淡水河悠悠走過風霜泥濘的歲月光影;曾經奄奄一息的淡水河,在一群為延續淡水河清風淨水的生命力而不斷付出的耕耘者推動下,已逐漸擁有潔淨的新生面貌。

走過30年,這些人,這些故事,不該被遺忘。為時代留下真誠的註解,是本書的緣起。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見證淡水河的前世今生。

活動相關欄位
圖片
主題分類 政治, 經濟,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