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邀請重量級產官學三方代表就世界經濟變局下,亞洲與中國經濟的前瞻與挑戰、台灣的出路等議題提出建言。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08/05/03
活動時間10:00

活動內容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邀請重量級產官學三方代表就世界經濟變局下,亞洲與中國經濟的前瞻與挑戰、台灣的出路等議題提出建言。
2008-05-03 10: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邀請重量級產官學三方代表就世界經濟變局下,亞洲與中國經濟的前瞻與挑戰、台灣的出路等議題提出建言。 

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衝擊下,今年國際環境出現很大的變化,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信用緊縮問題嚴重,同時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且全球發生三十年來最嚴重的糧荒,亞洲各國均面臨通貨膨脹壓力。所幸,亞洲各國區域內的貿易穩定成長,逐漸與美國「脫鉤」,美國的經濟衰退對亞洲各國的影響不會太大。劉遵義期許台灣抓住機會,加強與金磚四國發展經貿與投資,因為這些國家受到衝擊都不大。 

向來持樂觀態度的劉遵義指出,未來亞洲各國經濟占全球的比重會持續增加,東協加三(中國、南韓與日本)自由貿易區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台灣當然不能被排除在外,完全被邊緣化,他相信在兩岸進行自由貿易往來之後,台灣積極爭取加入東協加三,有許多變通的辦法可以進行。 

近年來積極鼓吹建立「法治市場經濟」,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兩岸隔離這麼久,應求同存異,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趕快恢復談判,搭建正規的合作平台,可以創造許多商機。台灣產業不能一直替外國企業做代工,這樣附加價值太小,未來兩岸產業如果聯合起來,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更高層次的競爭,例如,兩岸在爭取制訂國際電信標準技術規格方面,機會很大。 

準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更具體提出,台灣未來要高舉「品牌」的旗,走「服務」的路。他一針見血指出,台灣有許多優勢,但也有一項缺點,即市場太小,任何一個企業要變成全球性的企業,不能只靠台灣的市場。亞洲有二塊很大的市場,中國與東南亞,未來,台灣要走向服務經濟,不僅製造業要加上服務,本地的服務業也要有全球視野,才能邁向海外。 

坦白說,兩岸在不同的政經制度下,雙方隔離這麼久,在各個層面都缺乏了解,官方更缺乏正常溝通管道,難免產生誤解與異見,未來要打破這些隔閡,雙方都需要以最大的誠意出發,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台灣一直希望參與國際組織的空間,大陸方面應予以尊重與適度支持,否則一味地壓縮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將使好不容易開啟和平契機的兩岸關係,再度走回頭路,甚至回到原點。 

此外,由於兩岸的經濟規模先天上存在極大的差異,未來經貿進一步合作後,在涉及國家安全方面仍有現實面的考量,例如台灣如何在科技產業上保持既有的技術層面的優勢?一旦台灣的高科技流向大陸,未受到智財權的保護,可能影響國家安全或產業的優勢,這都是未來要面對的問題。也有學者未雨綢繆指出,未來大陸國有企業可能併購台灣重要的高科技公司或銀行,例如先前大陸的聯想買下美國IBM電腦部門,同樣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新政府要如何面對社會的觀感呢? 

五二○之後,兩岸經貿開啟新紀元,和平的橄欖枝帶來許多新希望,台灣的經濟動能有賴內需的提振。民間企盼已久的直航、陸客來台觀光與人民幣在台自由兌換,兩岸經貿的進一步開放,的確為兩岸企業帶來許多商機,在一片開放樂觀氣氛下,未來開放的腳步一定要走穩,才能真正讓台灣經濟開創新局。

 

活動相關欄位
圖片
主題分類 政治,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