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面對公與義: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研討會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卻又是推進步伐最慢,受到爭議最多的議程之一。我們認為要討論台灣的金融改革,還是回到全球化金融競爭的基本面,從整體的結構條件、體制演進、制度興革、公司治理、社會公義、程序正義等層面進周全的診斷與檢視,並提出務實的解決之道。基於這樣的理念,廣邀產官學三個領域的領導精英,就台灣金融改革的諸般課題進行研討與對話。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06/05/28
活動時間14:00
活動內容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卻又是推進步伐最慢,受到爭議最多的議程之一。我們認為要討論台灣的金融改革,還是回到全球化金融競爭的基本面,從整體的結構條件、體制演進、制度興革、公司治理、社會公義、程序正義等層面進周全的診斷與檢視,並提出務實的解決之道。基於這樣的理念,廣邀產官學三個領域的領導精英,就台灣金融改革的諸般課題進行研討與對話。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卻又是推進步伐最慢,受到爭議最多的議程之一。一九九七年台灣儘管未受東亞金融風暴的波及,但本土性金融風暴的預言一直未曾消弰,二○○一年執政黨推出一次金改,積極打消金融呆帳,以重建金融活力,金融監理機制也陸續完成立法並開始運作。二○○四年執政黨復以提升金融業國際競爭力為由啟動二次金改,宣示要將現有金控公司減半,立即引發學界輿論廣泛的議論,並在多家金控公司整併過程衍生諸多爭議下叫停。我們無意陷入上述兩次金改成敗論定的糾葛,是認為要討論台灣的金融改革,還是回到全球化金融競爭的基本面,從整體的結構條件、體制演進、制度興革、公司治理、社會公義、程序正義等層面進周全的診斷與檢視,並提出務實的解決之道。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規劃了這場研討會,廣邀產官學三個領域的領導精英,就台灣金融改革的諸般課題進行研討與對話。
回顧過去幾年,我們曾以建立台灣「公與義」的召喚下,陸續就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稅制等層面的改革議題籌辦研討會,邀集各方精英共聚一堂,進行理性與多元的對話,並陸續集結出版,也受到各界廣泛回響。秉持著同樣的信念,我們再次就金融改革前景與方向,籌備規劃了這場研討會,期盼能為台灣建立公與義社會的願景,再往前推進一步。
面對公與義: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研討會
時間:民國九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星期六、日)
五月二十七日議程
| 
			 9:00-9:10  | 
			
			 開幕  | 
			
			 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許嘉棟(中央信託局董事長、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 余建新(中時報系董事長)  | 
		
| 
			 9:10-9:20  | 
			
			 貴賓致詞  | 
			
			 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  | 
		
| 
			 9:20-10:20  | 
			
			 專題演講  | 
			
			 台灣金融制度的沿革 台灣金融產業現況與國際借鏡  | 
		
| 
			 于宗先(中央研究院院士、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 計葵生(Greg Gibb)(麥肯錫台灣分公司董事)  | 
		||
| 
			 10:20-12:45  | 
			
			 議題一  | 
			
			 國際化的因應與挑戰  | 
		
| 
			 主持人  | 
			
			 林全(總統府國策顧問、前財政部長)  | 
		|
| 
			 (一)台灣加入WTO後金融體制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 
		||
| 
			 論文報告人  | 
			
			 薛琦(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 
		|
| 
			 評論人  | 
			
			 徐小波(宇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 賴幸媛(立法委員) 陳聖德(亞洲金融控股公司北亞及大中華區總經理)  | 
		|
| 
			 (二)兩岸金融產業的競合與政策挑戰  | 
		||
| 
			 論文報告人  | 
			
			 華而誠(世新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
| 
			 評論人  | 
			
			 吳釗燮(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子江(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兼任副教授) 楊雅惠(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任)  | 
		|
| 
			 12:45-13:10  | 
			
			 討論與回應  | 
		|
| 
			 13:10-14:10  | 
			
			 午 餐  | 
		|
| 
			 14:10-16:05  | 
			
			 議題二  | 
			
			 效率化與健全化的檢討及反思  | 
		
| 
			 主持人  | 
			
			 邱正雄(安泰商業銀行董事長)  | 
		|
| 
			 (一)金融整併之經濟效益:釐清「大即是好」迷思  | 
		||
| 
			 論文報告人  | 
			
			 劉憶如(立法委員)  | 
		|
| 
			 評論人  | 
			
			 馬凱(經濟日報總主筆) 沈中華(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 
		|
| 
			 (二)整併過程中政府之角色:市場機制V.S政治機制  | 
		||
| 
			 論文報告人  | 
			
			 李桐豪(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 
		|
| 
			 評論人  | 
			
			 王塗發(立法委員) 周添城(景文技術學院校長)  | 
		|
| 
			 16:05-16:30  | 
			
			 討論與回應  | 
		|
五月二十八日議程
| 
			 9:00-10:00  | 
			
			 (三)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  | 
		|
| 
			 主持人  | 
			
			 邱正雄(安泰商業銀行董事長)  | 
		|
| 
			 論文報告人  | 
			
			 葉銀華(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  | 
		|
| 
			 評論人  | 
			
			 李紀珠(立法委員) 陳添枝(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 
		|
| 
			 10:00-10:25  | 
			
			 討論與回應  | 
		|
| 
			 10:25-12:35  | 
			
			 議題三  | 
			
			 社會公義的建構與追求  | 
		
| 
			 主持人  |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 
		|
| 
			 (一)消費者、投資者、員工、中小企業等弱勢族群之保護  | 
		||
| 
			 論文報告人  | 
			
			 朱雲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 
		|
| 
			 評論人  | 
			
			 曾巨威(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費鴻泰(立法委員) 林繼恆(恆業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
| 
			 (二)公營金融機構與公股之管理  | 
		||
| 
			 論文報告人  | 
			
			 陳冲(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  | 
		|
| 
			 評論人  | 
			
			 鍾俊文(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 吳中書(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 
		|
| 
			 12:35-13:00  | 
			
			 討論與回應  | 
		|
| 
			 13:00-14:00  | 
			
			 午 餐  | 
		|
| 
			 14:00-15:00  | 
			
			 議題四  | 
			
			 綜合討論  | 
		
| 
			 主持人  | 
			
			 許嘉棟(中央信託局董事長)  | 
		|
| 
			 台灣金融機制何去何從  | 
		||
| 
			 與談人  |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  | 
		|
| 
			 邱正雄(安泰商業銀行董事長)  | 
		||
| 
			 林全(總統府國策顧問、前財政部長)  | 
		||
| 
			 薛琦(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 
		||
| 
			 朱雲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 
		||
| 
			 15:00-15:45  | 
			
			 討論與回應  | 
		|
| 
			 15:45~  | 
			
			 閉幕  | 
			
			 許嘉棟(中央信託局董事長、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 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