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在臺灣: 個人四十年來見聞選輯
書籍介紹
環保,在世界各地全是條艱辛路
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多為兩千字內的歷年已刊載者,最早期者係發表於民國六十四年中國時報的「木頭人語」專欄,而最近一篇則完成於民國一○四年十月,前後恰滿四十年。
環保,在世界各地全是條艱辛路,困難的主因乃:此條道路與經濟發展所循者,具利他與利己的起點上的差別,此外,後者,每僅以人類本身的繁榮為其最終訴求,故常未能在舉步前,更慎思及整顆地球載體的限制與安危。
從事環保雖道路艱辛,但沿途風光──不論是為轉化污穢的人間產物,或僅向奇妙的大自然夥伴學習──同樣皆屬美不勝收的心靈嚮宴。而我們寶島臺灣的環保,確就最需有更多個人與集體的心靈認同與投入。
作者簡介
於幼華
作者1945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翌年隨父母舉家遷臺。
在1962北上就讀臺大土木工程系前,童少年皆成長於糖廠宿舍或子弟學校環境,對早年臺灣中南部安詳且寧謐的社區印象至深,從未稍忘。
選讀環境工程是作者留學於加/美年間事,學成返臺服務前,曾於工程顧問公司服務兩年。
1974年起,作者投效母系,未幾為新設之環境工程研究所合聘,直至2011年春退休。
退休後,筆者多費時於閱讀、寫作及旅行,習修之餘,體魄上藉游泳健身,智能上則重拾大學時代的橋藝,以為鍛鍊。
作者亦同樣樂觀地深信:「人生七十才開始」。所以結論是:來日方長、盼大家善自珍惜、努力。
連結購買 博客來
基金會董事•推薦
本輯每篇文字所論皆出自筆者對環保問題的社會關懷,與個人歷年發表的研教科技論文間,具激勵與互補作用。 環保,在世界各地全是條艱辛路,困難的主因乃:此條道路與經濟發展所循者,具利他與利己的起點上的差別,此外,後者,每僅以人類本身的繁榮為其最終訴求,故常未能在舉步前,更慎思及整顆地球載體的限制與安危。
--於幼華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