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陷阱

「垃圾不落地」當初雖有不少批判,但這些年來城市變乾淨了,人們環保意識也提升了;人們處理垃圾行為改變了,可是,用路行為似乎沒有進步,行車糾紛更是層出不窮!美國媒體CNN甚至以「行人地獄」稱之,瑞士與日本官方單位也提醒來台須注意交通狀況。政府應做的,除了改善路段設計使之更人性化、加重刑罰外,也應設法提升人們素養。

廿多年前,台灣街道到處可見垃圾,如今乾淨多了,尤其是都市,街道上即便沒有設置垃圾桶,也少有人任意丟垃圾。英國《衛報》曾經報導,台灣從「垃圾之島」變成最好的垃圾管理者之一,並言及「垃圾不落地」推廣居功厥偉。

回想當年北市推動「垃圾不落地」,許多居民認為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有困難,且只能在規定時間與規定地點等候垃圾車到來;對上班族來說,若下班時間不能配合,垃圾堆在家幾天,誰都受不了!

「垃圾不落地」雖有不少批判,這些年來城市變乾淨了,人們環保意識也提升了;能做到這點,除了政策,更需落實。還記得當時,從小學即教導認識垃圾類別與回收的重要;從小扎根,把環保意識帶回家,甚至協助父母處理垃圾。市政府自己也帶頭,市長與局處首長在垃圾車上宣導也親身力行,一段時間後,市民逐漸感受到政策帶來對自己與對環境好處,習慣成了自然。

人們處理垃圾行為改變了,可是,用路行為似乎沒有進步,行車糾紛更是層出不窮!看最近新聞,出現一些怵目驚心的畫面,有惡言恐嚇,有棒棍齊飛。原因都不是真正發生車禍,可能只是一聲喇叭,讓對方「嚥不下一口氣」!

台灣道路,設備具有工業國家水準,但用路水平還不如第三世界,美國媒體CNN甚至以「行人地獄」稱之,瑞士與日本官方單位也提醒來台須注意交通狀況,真是丟盡國家的臉。亂丟垃圾有罰則,交通罰則還更多,且還不斷調升罰鍰。為何用路水平不能像垃圾處理一樣地提升?為何人們穿越馬路時還需提心吊膽?為何好好行車也會遭致攻擊?

當然,車輛增加迅速,在有限路幅上,易導致人車相爭與車車不讓現象,為原因之一。基於此,推展公共運輸乃為關鍵,捷運更是重中之重。有了捷運,還需壓低票價提升載客率,再配合公車或YouBike銜接,即可降低行車與停車的壓力。不過,政府還需注意用路素養的問題,才不會看到YouBike騎上人行道與不當駕駛的現象。

筆者認為,人們用路與垃圾處理會出問題,均是基於「便宜行事」與「投機」心態,只求自己方便,忽視對他人與環境影響。尤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行車導致的衝突,還加上「怕吃虧」心態作祟,試圖「報復」對方。因此,當有人按喇叭或超車,一旦解讀成「被警告」或「被威脅」,才真的導致事端。然而,按喇叭可能是基於善意提醒以避免車禍發生,超車只要按規定即可加速行車效率;好壞解讀在一念之間。

因此,減少用路脫序行為,政府除加重處罰,也應設法提升人們素養。至於某些路段較常發生意外則和設計有關,簡言之,缺少「人性化」考量。最近天氣放晴,筆者推著娃娃車帶孫女上街,發現有些地方過了路口後,因落差大無法將娃娃車推上人行道或騎樓,只能沿著路肩一面閃避來往機車一面尋找缺口;好不容易上了騎樓,迎面卻來了一部自行車...。

垃圾車帶著「少女的祈禱」而來,提醒居民們倒垃圾時間到了,無形中也建構居民相互認識與守望相助的機會。然而許多道路仍隱藏著凶險,只有靠人們的祈禱!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薛承泰

薛承泰(1956年4月3日—),中華民國(臺灣)教育社會學學者,福建省金門縣珠山人,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長、人口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權協會常務理事、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2009年2月16日起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2009年9月10日至2013年2月18日任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主席一職。

相關專欄

大選投票日近了,卻只聽到零星的政見,而各參選人之間的攻防,也沒有擦出火花。這場關乎中華民國與台灣未來存續的大選,至今只能以「無語問天廟堂亂...
2017年元月,當時的陳副總統也是年改會的召集人,在農曆年節前畫了「懸崖勒馬圖」。 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二○一七年元月,...
網路可以協助人們突破一些障礙與局限,但卻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將自己困在「網繭」裡而不自知,任時光在手指滑動中流逝。...
學者指出,台灣的經濟優勢逐漸流失,近年來外籍婚配數減少,直接影響生育數,台灣各級學校飽受少子化之苦,但若要再靠 外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