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中國大陸一艘快艇日前闖入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署追緝後翻覆釀兩死,外界關注事件會否影響兩岸關係。多名學者對BBC中文分析指,兩岸官方在這次事件後均算克制和低調,料不會升級到「軍事對抗」,但金門海域的管轄權與執法行動凸顯了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

賴幸媛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的重要推手。兩岸簽署 ECFA ,當年曾是石破天驚之舉,而其背後,實有來自「特殊管道」的助力。而今,中國商務部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揚言研究終止 ECFA , ECFA 的未來命運將是如何?賴幸媛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 ECFA不應該終止,她也認為不會終止。

中國大陸海警局宣布,福建海警局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進一步維護有關海域作業秩序,維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一艘中國籍快艇 14 日越界闖入金門海域,海巡署人員追緝過程中, 2 名中國漁民因拒檢船隻翻覆罹難,國台辦譴責台灣並直指是「惡性事件」,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對此強調是正當執法行為。

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打越烈,拜登政府除了多管齊下,禁止關鍵性軟硬體輸往大陸,也敦促美商撤離大陸或移轉生產基地,改採ABC(anywhere but China)策略,到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投資設廠。就在China+1、China+N甚囂塵上之際,不少國際品牌廠基於兩岸關係緊張,也開始呼籲台灣+1(Taiwan+1),要求台廠在台灣生產之外,也要有一個以上的替代生產基地。

中國人民銀行端出政策牛肉,人行行長潘功勝24日宣布,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碼,約提供長期流動性人民幣1兆元。另外,今(25)日起調降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人行罕見提前宣布降準,且規模超過預期,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憂慮揮之不去時,人行此舉,展現力挽狂瀾的信心。

美國持續擴大管制,避免晶片輸出中國提升其AI與軍事實力。但經濟學人近日評價,美國禁令漏洞百出,無法阻擋中國走私和以量突圍策略,反而使自身陷入執法困難,且推促中國自主提升技術的窘境。 經濟學人21日文章指出,美商務部2023年10月更新對中晶片禁令,雖用一年時間調整限制措施,但恐難有良好成效。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國與台灣專家分析台海局勢,根據總結報告,過半專家相信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 台灣專家認為中方較可能執行非軍事的脅迫行動,美國專家則擔心大規模環台軍演。 此外,專家認為,美中控管緊張關係的努力及中國大陸自身的經濟衰退,都未能改變台海危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