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將在12日閉幕,協議談判也進入最後階段,但各國對於文本是否加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措詞仍意見分歧。各國為「排碳有價」的時代繃緊神經,台灣台達電子則因內部「碳定價」十年有成,獲邀到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的周邊會議上與全球分享碳定價實施經驗。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各國領袖飛往杜拜,參加1日開幕的領袖峰會,各方也緊盯著他們是否言行不一。跟以往不同的是,會場上多了些政治訴求,有些領導人利用上台的機會抨擊以巴戰火。場外的角落靜靜擺了幾雙鞋子,悼念無辜死難者。此外,這是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執行長伍茲(Darren Woods)第一次現身氣候大會,外媒形容他是氣候倡議人士最不喜歡的人之一,不僅因為他的身分,更為美國石油公司長期的暖化懷疑論。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正在杜拜舉行,全球聚焦會議進展之時,杜拜週日的天空卻灰濛濛的。《法新社》查詢即時空污資料,發現當天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155微克,達有害健康等級。3日是大會的「健康日」,這是氣候大會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健康日,提醒大眾關注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危害。124國決定加入《氣候與健康宣言》(Declaration of Climate and Health);政府也與民間合作,為對抗熱帶疾病投入7.77億美元。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上月30日於杜拜登場。會議上全球近200個國家全數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用以幫助近年受全球暖化影響的國家。據悉目前這筆基金總額已達4.3億美元(約131億元新台幣),但仍遠低於低度開發國家所需的1000億美元(約30兆元新台幣)。

在碳費、碳稅成為主流的市場趨勢下,台灣將面臨三難:首先是在這場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賽局中,台灣沒有發語權,僅能跟隨、遵守;二是地小人稠的環境下,台灣能自產的綠電有限;三是外銷導向的廠商成本勢必增加。 除了台灣和其它經濟體相比,可能因碳權而陷於不利境地,更值得深思的是,本土企業是否因此加速兩極化發展。觀諸買碳權、自產綠電創造碳權或是透過併購擴展低碳商品,資源明顯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只能一籌莫展。

COP28五個值得關注的面向,包括能源轉型、損失與損害基金、氣候資金缺口、甲烷和糧食系統以及地方參與度;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則將重點放在兩個數字:再生能源增3倍、能源效率增2倍。

資誠聯合 會計師 事務所昨發布二○二三全球 投資人 調查報告,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的投資人認為,企業永續報告中呈現的績效有「漂綠」可能;調查也發現,未來一年投資人對於 通膨 及經濟動盪的擔憂程度下降,但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憂心程度增加,已與資安風險的擔憂程度相當。

為達2050淨零碳排願景,工程會決定從採購契約下手。行政院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指出,明年起,公共工程採購全面納入淨零碳排強度,首階段以材料面的業者自我宣告為主,由營造業裡的鋼筋跟水泥業者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