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

黃齊元

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具有超過30年投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臺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被譽為「Mr. TDR」

專欄文章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延誤,並遭到工會挑戰,證明台灣企業全球布局不易。美國前總統川普和商務部長發表對台不友善的言論,假如這不叫做去台化,什麼才叫去台化?

但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必須全力前進。台積電最近宣布在台成立全球研發中心,深耕台灣,發展先進製程技術,但同時也積極投資布局日本及德國。鴻海在和原印度夥伴拆夥後,再接再厲,宣布在當地投資新廠,同時又併購德國老牌汽車零件大廠。

「去全球化」的新體現是「區域化」,...

從2022年至今,世界局勢動盪不安,歐美普遍預測烏俄衝突戰火持續,不僅刺激美國加速全球軍事布局,且有可能對能源、氣候、地緣政治造成深遠的影響。台灣方面,中國則可能重新評估對台策略,我們又該如何在複雜局勢中,走出道路,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一場疫情,一個台積電,讓台灣瞬間耀升國際舞台,但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卻處處受制於人。長久以來缺乏戰略的結果,整個社會有風雨欲來的壓抑感,在戰略的世界中,該如何拼湊出自己的戰術,讓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說分明。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指出,去中心化成為全球新趨勢,未來世界的贏家將是那些懂得全球布局、策略聯盟、平台打造、資源整合的企業,如美國邀請聯電赴底特律設廠、鴻海打造MIH平台,徹底改變商業模式,台灣才能在新經濟潮流中勝出。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全球半導體近期大缺貨,特別是汽車晶片,引發汽車廠失業問題,以致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自動交出庫存及客戶訂單資料。這些資料屬於商業機密,美國以國安理由強迫企業提供,說明問題極為嚴重。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台灣金融業長期願景,不只是吸引外商進入本地市場,更應鼓勵外資PE和台灣實體產業結合,打造區域投融資平台。在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影響力下降的當下,台灣至少可成為亞洲私募股權投資中心、ESG綠色金融中心、大中華FinTech中心三個定位發展。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藍濤亞洲總裁、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共同發起人黃齊元撰文指出,東南亞經濟正在起飛,許多東南亞企業也呈現驚人的成長,最近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向越南企業Masan Group旗下的The CowenX投資4億美元,取得5.5%股權,整體估值將近70億美元,讓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外資涉足越南最大的零售門市系統,同時擁有越南前三名的電子商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