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所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是兩種跨界的流動,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前者如人、資金、物品、資訊及產業的跨越國界,快速旦大量流動。後者則如全球治理之下所造成之政府角色的無形流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組織、程序、人員等面向上,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交錯匯流,私部門頻繁地分擔原本屬於政府的角色,甚至參與決策程序。

台南縣政府、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台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26日在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舉行,與會學者專家就潟湖沙洲防災復育、水患工程治理、地層下陷等議題提出改善意見及建言,期能改善台南縣內河川、排水系統功能,以減輕水患問題。

這項研討會於今天上午9時舉行開幕式,蘇煥智縣長、水利署長陳伸賢、時報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等貴賓應邀出席。

蘇縣長致詞表示,全球暖化後,台灣的淹水災情已成為各地民眾的夢魘,2年多來,...

一、前言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有歷史主義(historicism),把一切放在歷史發展情境下歷史化之後,也就沒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導致西方道德、宗教、倫理等基礎的動搖,...

全球化下,對人才的競爭更為明顯,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表示,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與世界上其他人競爭,教育投資是絕對必要的;教育藍圖的規劃必須長遠,不能中斷、停止。

他說,台灣近年也出現「M型社會」現象,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萎縮,學生發展也呈現兩極化;要改變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教育資源分配的公與義。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教育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在政府努力下雖有趨緩,在「量」上面沒有問題...

何謂「炭五十」社會?請看摘自某報民意論壇文章的一段話:「在一次社會服務裡,有個家庭男人失業生活困頓,用一百元維持一天一家四口的餐費,我偶爾在他家的撲滿發現一個五十元硬幣,好奇地拿起來搖了一下,男主人靦腆地接手過去,告訴我:『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唯有透過不斷討論的民主程序,才能激發並結合更多力量”。
… … 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落差分配、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造就自我完成的生涯規劃。

“真正的戰爭,只存在於保守與開明之間,但這卻是文明與進步的必然過程”。
“那和平是什麼?和平就是理性、成熟,不採取激烈的手段以求達到目的”。
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

會議主持人: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會議人員:於幼華(台大環工系教授)、歐陽嶠暉(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馬以工(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賴幸媛(立法委員)、趙永清(立法委員)

突破爭議 大格局國土規畫

余範英:蘇花高的爭議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一九九八年即開始進行工程規畫,二○○○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二○○三年並未開工,...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歷史的思考」是我喜歡用的名詞,我的意思是,任何一種現代學科都有通識的任務,正如經濟學教導人們「經濟學的思考」,歷史學一樣可以培養「歷史的思考」。

  「歷史的思考」至少有幾個要素:第一、是歷史想像能力的培養。這是人文教育很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