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直言如果要在創新領域成為重要角色,台灣不能只靠硬體實力,軟體、架構都需強化。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是能源,如果能源供應韌性不足,產業前景會面臨不確定性。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卻以削減已核定計畫補助款為要脅,訴求地方通過政院版《財劃法》,引來與會地方縣市代表強烈反彈。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更痛批此舉動輒影響數十億至上百億,嚴重違反信賴原則,也會讓地方預算編列陷困境,完全無助政策溝通。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正在巴西舉行,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等組織昨(18)日發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2026版,台灣從去年60名微幅進步一名至59名,在64個國家中位居後段班,屬於「非常差」(Very Low)等級。這份包含64個國家的評比將丹麥列在首位,接著是英國與摩洛哥,而石油國家敬陪末座,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美國,中國大陸則是54名。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日前在本屆氣候峰會(COP30)上提出報告,顯示因極端高溫,2050年降溫與製冷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估會達到72億噸,與2022年相比將近翻倍,成為新氣候危機。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今(巴西時間18日下午)透過預錄影片在峰會綠區發表演講,宣示台灣對抗全球升溫不落人後,正在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要透過提高設備節能效率等方式,減少冷卻產生的碳排。

 《財劃法》朝野大戰再起,在野黨14日通過再修正新版《財劃法》,行政院回擊越修越惡、將嚴重影響《公債法》上限和總預算編列。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表示,將全面迎戰,並在18日與地方進行討論,20日通過院版《財劃法》送立院。

勞工保險基金面臨的財務挑戰已達到需立即處理的關鍵時刻。根據最新精算報告,若未啟動年金改革,基金恐將於2031年破產。面對此危機,立法院正密集審議《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草案,其中朝野立委提案,要求將政府撥補入法,並明訂每年撥補金額不得低於 新臺幣1,000億元 ,同時要求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OPEC產油國組織以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週均發佈了月石油統計數據。他們對2026年石油需求的預測出現分歧,差距達180萬桶/日,相當於法國的石油消費量,創下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差距。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的發言,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用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予以反擊,雙方持續交鋒。中國外交部14日甚至呼籲民眾暫緩赴日旅行,事態開始波及實體經濟。如何找到妥協點將成為高市政權外交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