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調整水價 就是承擔
今年台灣幾乎各地皆鬧水荒進行限水,而在極端氣候變化下,未來的乾旱只會更嚴重,且會更加頻繁。但在鬧水荒時,自來水好不容易藉水庫調節的水源,竟在輸配水過程中,因為管線老化缺乏財源更換,以致每年漏損無效水量達10多億噸,相當於全年自來水供水量的近30%,更是雪上加霜。
閱讀全文
不想缺水就努力節水
台灣水資源豐富卻常年水荒,主要原因乃全民無論是民生、工業及農業用水,在平時浪費珍貴水資源,每當至缺水時才呼籲節水。殊不知每年民生及工業無效率用水量達10多億噸,農業用水漏失達20多億噸,平時不努力節水、減漏,形成節水文化,以減少缺水的來臨,卻常年鬧循環缺水的戲碼。
閱讀全文
農業用水應納入水資源體系
此次行政院組織改組計畫,原本以達到水、土、大氣、林之一元化管理,而規畫成立環境資源部,惟依目前之架構水系相關之管理機關,仍未達到該一目標。尤其佔全國總用水量最多達百分之70以上的農業用水部分,仍歸農業部農村發展署下的一個組為主管單位,層級低,顯將無法有效管理每年達120億噸以上珍貴的水資源之效率化利用。
閱讀全文
都市發展與水患-前瞻性改善措施
都市水患一直是被最忽略的一項問題,尤其是防止都市水患之下水道建設在台灣更是落後,再則都市建設並未隨著都市發展,生活需求之提升,其考量有所調整,以致都市生活環境品質一直無法提升,每次水災之後,輿論報導幾天,民意代表質詢幾場之後,又過了,下次再發生時再複習一次,對實質改善並未發生效果。
閱讀全文
台灣水環境資源品質變遷與展望
近年來全球由於人口持續增加,使得糧食及水資源不足問題持續惡化。因用水不足,每年造成約500萬人~1,000萬人死亡。依據調查,2010年世界上陷於水資源不足的國家有31國,預估至2025年水資源不足國家將再增17國達48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