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人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史语所在傅斯年先生的主持下,发掘安阳殷墟、整理大内档案、调查全国方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史语所作为“中研院”的一个部门迁台,在台湾继续开展学术研究。近期,台湾出版了《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一书,系统地介绍中研院的发展历程。最近,中研院院士、史语所所长王汎森先生来沪参加学术活动,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了史语所赴台之后的发展情况。《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一书在...

參與「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

第四屆黃河論壇主要議題:

一、中心議題

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

二、主要內容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及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流域生態修復的案例與實踐

生態文明科學內涵、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途徑及關鍵技術

生態文明及現代流域管理、...

2008:“巨變時代”的來臨

對中國來講,200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不平凡的年份。對有些人而言,還可能是刻骨銘心的年份。年初冰雪災害,然後是汶川大地震,隨後迎來北京奧運會,還有兩岸正式大三通等等。

從人類歷史角度思考去年種種非常特殊的歷史事件,我認為,歷史學家給予2008年一個非常特殊的評價——極不平凡的一個年度。...

赴台前,许倬云先生向我提起:“王汎森是余英时的学生,我们都喜欢他。现在已经不凡了,将来会成大器。”我和王汎森先生第一次见面,便由他邀与陈永发先生共进午餐,话题中心是余英时先生和许倬云先生。

那天,我们谈起2009年5月5日逝世的高信疆先生,不胜唏嘘。王汎森在十七、八岁时投稿给《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见报后,“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请他吃了一顿饭。多少年后,王汎森与高信疆成为挚友。高信疆当年可谓“纸上风云第一人”,以“人间副刊”为舞台...

全民覺醒 面對災難 思考未來

莫拉克,一個中度颱風,卻為台灣帶來五十年來最慘重的災難。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二十年來關注河川治理,多次對氣候變遷提出警告,去年底更舉辦「氣候變遷台灣準備」研討會,整理後集結出版「關鍵時刻—氣候變遷台灣準備」一書,卻正逢莫拉克為台灣帶來前所未有的破紀錄雨量,並因此造成村滅人亡的悲劇,印證本書總結所說「台灣還沒準備好」。

基金會在八月十四日再度邀請書中多位作者,提出呼籲,...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給大一新生的建議是,雖然好不容易脫離高中苦海,從此不用早早出門上學、不用每天交作業、可以自己決定念什麼,甚至是來不來上課,但千萬不要解放過了頭,一定要學會「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要提早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不管是在國內升學或出國留學,都要提早做準備。

我是彰化員林人,高中就喜歡編刊物,大家看我在醫學大學任職,可能以為我是理工背景出身,其實我很熱愛文學,大學聯考志願卡上共填了十三個志願,全都是文學院,我考上台大歷史系,讀了一年才轉到台大心理系。

我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很幸福,教育制度改變了,可以修輔系、雙主修,當年我想文理兼修,制度卻不允許。
我的大一因為必修課「西洋史」接觸到佛洛伊德,啟發對心理學的興趣,才決定轉到心理系;另一方面,歷史其實能靠自修,我能文理兼顧;...

面對氣候變遷,需要積極的新思維,利用國土合理規劃與適度的產業調整諸多非工程手段與水共生、共存。形成新思維,必須建立對話機制,讓中央與地方、民眾與政府、專業論證都能有對話的空間,我們舉辦「氣候變遷‧台灣準備」研討會,將前瞻的規劃、透過學術的體檢、公義社會的追求、國內外經驗的交流,希能有助具體行動及早付諸實施。

自從京都議定書後,國際組織益見重視氣候變遷的現象與問題,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荷蘭,已深刻體認到此一問題的嚴重性,深知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