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指出,莫拉克颱風不會是讓國家防災機制全面啟動的第一個颱風,以國際級的國家防災應變能力而言,台灣欠缺長期以來的國土監測、災難預警預防、事故發生的緊急應變措施網絡、災後重建的社會心理輔導與民生支援;而這些需要長期耕耘與寂寞相伴的第一線工作性質,在世俗眼光下難以被看見與鼓勵。莫拉克不會是最後一個莫拉克,我們只是在向苟延殘喘的虛擬安全提款。

李鴻源教授無奈苦笑說:「毎當國家重大災難發生我只要拿出歷年的數據圖表、...

為打造新北市的永續水環境,新北市政府開始著手進行20年的永續發展規劃,以治水、透水、淨水、親水為目標,打造永續發展的流域環境。為能瞭解市民需求,在2011的上半年,以新北市三大流域:1.新店溪、2.大漢溪、3.淡水河主流域及基隆河為範圍,陸續舉辦三場流域工作坊暨局長座談會,廣納市民的水環境願景,共同勾勒水環境願景。

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除了要求公部門的變革外,更要求民間的溝通參與。在民間公共溝通部分,...

3月28日下午,距离讲座开始还有50分钟,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3室外已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既有复旦本校的师生,也有从其他高校赶过来的学者和学生,大家在等待聆听王汎森在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王国维的“道德团体论”及相关问题》。

王汎森,知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明代中期至1950年代之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研究,着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科三、四期暫停開發,掀起軒然大波。它的確是個荒唐的現象:主管機關說環評通過了,行政法院說它沒過,到底誰說了算?這種事只有在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竟然出現在台灣。

那時候世界衛生組織駐台代表提議,台灣是不是應該向聯合國國際開發組織UNDP申請經費做水污染防治,當時公共工程局的局長是王章清,所以由他出面,擬定計畫,向聯合國國際開發組織申請補助五十萬美金,台灣也補助五十萬美金,在民國五十七年底五十八年初,開始進行規劃,於行政院經合會底下成立「台北區衛生下水道規劃小組」;聯合國也聘請了美國CDM顧問公司來進行協助,主導進行淡水河整體環境、水環境污染的改善規劃,整個工作開始。

環境資源部將在2012年設立,整合水利、林務局和國家公園事務,相關機關將面臨轉型陣痛的考驗,在整合過程中是否能真的達到民眾預期,或是面臨更多嚴峻挑戰?

過去環境、生態系、森林、水土保育、河川溪流、野生動植物、棲地等業務工作,分散在不同部會不同機關,不僅各司其位,難以整合,相關保育行動的推展更顯得零碎而缺乏效率。從組織再造而論,環境資源部的規劃者及被調整者,都要清空原機構立場與本位,才有可能以構出宏觀且可行的未來格局,...

「余紀忠講座」邀請享譽國際文壇與學界的葉嘉瑩女士擔任講座,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該講座曾邀請余英時教授、楊振寧教授、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擔任講座,葉嘉瑩則是該講座所聘的第一位女性、第一位獲聘的文學家。沒有博士學位,卻能受到哈佛、耶魯大學等名校聘請到學校授課,顯見其論學的功力。

 蔣偉寧用葉嘉瑩自己的話來推崇她,在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與創作中,「喚起了人們一種善於感發的、富於聯想的、活潑開放的、更富於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李歐梵院士,以「現代文學與音樂的兩個面貌」為題發表演說,黃鍔院士則以「氣候變遷:一個非天然的災害」為題分析,兩人不約而同提到集體焦慮。

李歐梵認為面對現實,要有「積極的焦慮」;黃鍔建議以永續發展來適應氣候變遷可能面臨的焦慮,壓軸的人文科技對話,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文興則提倡「環保生態新倫理」價值觀,當然不同領域學者,針對事件各有不同解釋與看法,唯一共識就是對這個時代的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