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加入TPP 重塑台灣經濟活力
近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完成談判,俟得到重要國家如美、日等國的國會支持後,預期應在一、二年內可正式生效啟動,意味著台灣參與第二輪談判的契機已開,須儘快爭取會員國的認同,尋求加入的機會。
閱讀全文


吸引高階白領來台,重拾外資活水
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經濟部主導鬆綁跨國白領經理人來台執業的限制,但是加入TPP必須修改法規是一回事,真正爭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又是另外一回事,台灣本質排外的勞工法規與所得稅制,才是外資企業不斷流失的關鍵因素。執政當局如果沒有把目標弄清楚,這波的政策鬆綁,只是重蹈多年來持續不斷的覆轍,無助於吸引外資。
閱讀全文


廢證所稅不足以振興股市
立法院在難得的朝野共識下,修正所得稅法廢除了證所稅,《所得稅法》第14條之2的IPO、大戶條款等規定也全數刪除。2012年馬總統堅持的「有所得就該課稅」、「量能課稅」、「租稅公平正義」,任期尾聲終於畫下難看的句點。
閱讀全文


廢證所稅 朝野政客連塊遮羞布都不要了!
台灣的所得稅有超過7成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遠高於其它國家的5成左右,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市與股市的資本利得稅幾乎不必繳稅,而資本利得稅往往是富人重要的所得來源。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下,對股市與房市的資本利得課稅絕對有其必要。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TPP增中小企專章 台受惠
亞太經合會(APEC)昨天舉行中小企業高峰會,今年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特別增列中小企業專章,防止中小企業在自由貿易過程「未蒙其利,反受其害」,代表台灣出席的經濟部長鄧振中,也特別強調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工具機與紡織等台灣中小企業,將優先獲得照顧。
閱讀全文


台灣的選擇-從幾個案例 看民粹對經濟領域的傷害
隨著明年初大選的逼近,各種支票開始滿天飛,而相關的興革事項就都全束之高閣,這是每四年一次的民粹高峰期,而其影響及對台灣長期競爭力的斲傷卻是一次又一次,無怪乎台灣在經濟的表現是每下愈況。
閱讀全文


解析雙11購物節的產業效應和消長態勢
由大陸電商阿里巴巴集團一手主導打造的「雙11購物節」,今年進入第7個年頭。盤點2015年「雙11」的總體表現,不只在交易金額上持續出現跳躍式的增長,同時其衍生、擴散效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看來「雙11購物節」不只開創網路購物行銷的新紀元,其後續效應更是不容小看。
閱讀全文


蕭萬長:APEC聚焦區域經濟整合
亞太經合會(APEC)下周登場,我領袖代表蕭萬長昨(11)日於行前記者會上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很多成員來自APEC,很適合在此會議中討論區域經濟整合議題,我方也會表達進行法規調整與產業升級轉型,顯示台灣積極參與的決心。
閱讀全文


從歷史的高度看馬習會後的兩岸經濟
傳聞已久的馬習會於上週二獲證實,轟動全球,旋即於上週六在新加坡舉行,馬英九與習近平的世紀之握吸引了全球六百多名記者前往採訪,躍登各媒體重要版面。此一會談再度確認九二共識,於維持兩岸和平現狀、降低敵對狀態及開創兩岸經濟等對話,皆具重大歷史意義,值得肯定。
閱讀全文


美國學者看馬習會─另一種觀點
On Nov. 7,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9, the leaders of China and Taiwan met face to face. Xi Jinping and Ma Ying-jeou shook hands and waved to assembled press not as presidents, but — to sidestep one of many lingering areas of conflict since the Chinese Civil War which drove the defeated Nationalist Party (KMT) into exile on the now self-governing island — as representatives of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al parties.
閱讀全文


三贏的馬習會
對馬總統而言,他念茲在茲兩年之久的馬習會終於實現,內心的喜悅可以想見。毫無疑問,明年他卸下重擔以後,他的大陸政策絕對是他留下最重要的政治資產。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馬習會對台灣的意義。首先,馬習兩位領導人共同背書10年前經「連胡會」建立的「九二共識」,更加確立它是兩岸和解的政治基礎,既有繼往也有開來的意義。
閱讀全文


通貨膨脹率上揚迫在眉睫
在過去幾個月期間內,金融市場似乎已經陷入了通縮的心態當中。通縮是指通貨膨脹率(通膨率)下滑 ─ 且依據目前的通膨率水準,通縮情況很快的就會變成全面性的,亦即通膨率小於零。幸運的是,對全球經濟發展來說,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會發生。我們並非處於通縮的世界,而是通膨率相對較低的世界,兩者非常不同。
閱讀全文


洽商參與亞投行、拚貨貿年底達陣 陸委會促APEC蕭習會
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本月中旬在菲律賓舉行,我方將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領袖代表出席。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昨(2)日表示,目前掌握消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前往,我方將往「蕭習會」舉行方向去努力;雙方可能觸及議題包括:我參與亞投行、力拚貨貿年底達陣。
閱讀全文


無益經濟 停止顢頇減稅降費
執政黨不分區立委一口氣提出包括:股利所得減稅、健保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廢止出售初次上市、上櫃股票所得課稅、刪除於一○七年起方才會實施的證券交易所得大戶課稅相關規定及取消員工獎酬股份緩課限額等五項減稅法案。除了《所得稅法》外,尚涉及《全民健康保險法》與《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的修正。僅就股利所得減稅及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兩項來看,稅收及保費減收合計高達九百三十三億元。
閱讀全文


加入紅色供應鏈才能化解產業危機
政府尚未想出如何因應紅色供應鏈崛起,紅色供應鏈卻一波又一波來襲。上周五全球第5大封測廠台灣力成科技宣布,大陸晶片產業「國家隊」清華紫光集團,將以194億台幣入股持有25%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閱讀全文


陳添枝:血汗服務業 拖累台灣
我國經濟深陷成長動能弱化,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30)日指出,占台灣GDP近七成的服務業,工作最辛苦、薪資最低,根本就是「血汗服務業」,服務業發展受限等問題若不想辦法突破,台灣經濟不會變好。
閱讀全文


活絡虛擬FTA 再創台灣產業奇蹟
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基本上是由政府制定目標後與他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以達到互通有無、平等互惠之目的。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思潮下,為消除貿易壁壘,促進貨品與服務的自由流通,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而生。FTA的簽訂,實質上降低了貿易障礙,有助於提升產業對外的競爭力,因此對於內需市場有限的台灣而言,這條「走出去」的路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貶值救經濟 卻貶損了國家價值
就長期趨勢觀察,台灣股市逐漸走弱,不但不及大陸及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與地區火紅,甚至已落入邊緣化地位。台股自1990年創下12682高點後,25年來僅少數幾次曇花一現破萬點,始終沒有更好的表現。2003年起台股新上市(IPO)案件急速減少,今年更形萎縮,前3季累計只有16家上市公司加入資本市場,籌資金額3408億元。
閱讀全文


談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須有新政策工具
隨著出口連續八個月衰退,以及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升級轉型速度益形迫切,財經相關部會也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不過,在政府公共債務逼近GDP四成上限的壓力下,補助工具編不出預算;租稅優惠在營利事業所得稅由原先25%降至17%後,租稅工具祇剩下R&D抵減一項,且抵減率大幅縮水。法規鬆綁則在行政、立法扞格不入,跨部會協調功能不足之下,效率大打折扣,ECFA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均在立法院擱置可見一斑。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