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擔任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工作已逾十年,每年的評審讓我有機會巡迴台灣,就永續發展在政府部門與民間社會作檢視與回顧,也即是對泛泛而談的「外來經典」作在地實踐的追蹤。永續發展涉及觀念改變、政策影響及社會網絡的建立,不是空談理想,而是踏實的深耕每一階段的發展進程。每年將近兩個月對於辦理永續發展的選拔,近年來以教育永續發展、社團永續發展、企業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執行等四大類為主軸,經初審、複審、決審實地勘察選出績優單位,多年來我抱持著學習與經驗分享的心情,...

極權國家領導人過世後,人民通常被迫要世世代代紀念他;但民主國家領導人過世五十年後,人民仍然熱中主動紀念他,全世界大概唯甘迺迪一人。

五十年來,回憶或研究甘迺迪的書有四萬多本;有關他的電影、電視與紀錄片也不計其數,他是學術研究與大眾文化永遠不褪流行的主題。在政治上,「甘迺迪」更是一個代名詞或形容詞,柯林頓、卡麥隆以及歐巴馬等年輕魅力型政治領袖,都被人比喻為甘迺迪。當然,他創造的「卡美樂神話」,更像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傳奇一樣,...

從96年底 兩廳院開始「藝術零距離」圓夢計劃,讓偏遠地區學校及從未接觸藝術的弱勢族群有機會到兩廳院,或縣市演藝中心聆賞節目。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原住民孩童教育議題,繼去年台東豐田國小100位師生觀賞以色列舞台劇「森林王子」後,今年我們以北台灣為重心,邀請新北市大成、東山,與桃園介壽、三光、義盛,及新竹尖石、陸豐、清水、瑞峰等國小及台北市中山國小特教資源班學生,並特邀原住民族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陳士章推廌原住民重點學校,...

在年年風雨,人人駡馬英九,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為尋求代代傳承,三十三位基金會智囊老友為豐富課程,傳授專業知識與行政經歷中的心得,就當下日趨複雜的公共議題做全面性、系統性的思考,...

唐代大儒韓愈在《師道》中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余紀忠種籽營的導師,能夠在八天的種籽營中,和各位學員共同以國家面臨的嚴峻困境作為相互學習的介面,在這樣的詮釋下,我認為『傳道』是闡述社會的核心價值;『授業』是剖析政策的理念思維;而『解惑』則是尋求方法的具體策略。

隨董陽孜豎立「誠」字的活動重遊馬祖,遍尋那念念不忘的大樹與小學,接續我飛逝四十六年的往事。

民國五十六年夏天,留日回國我曾擔任徵信新聞記者十一個月,馬祖之行是隨軍中作家們赴戰地前線的採訪。黃土覆蓋、竹籬土牆、石砌堆疊的民舍與軍營,坑道連連,左轉右折、煤油燈與照明彈的地上地下輝映,是這四面環海的島嶼群給我的第一個印象。見證日本戰後經濟起飛邁向國际,主辦東京奧運與大阪世博的剛回國小留學生,回到風雨飄搖反共抗俄的台灣,成了報社的小記者,...

總統與科員有何不同?科員謹小慎微,也拘泥於細節;但總統卻必須大開大闔,絕不能瑣瑣於國政。但馬總統對國是會議的處理,卻顯然拘泥瑣細如同科員。

馬總統的拘泥之一是拘泥於體制。他不但質疑「有現成國會,還要到體制外開國是會議,體制還要不要尊重?如果要的話,要如何分工?」同時也認為一九九○年之所以要召開國是會議,是因為當時國會未全面改選,正當性不夠,而且其目的是為了修憲。

但誰說有體制內國會,就不應召開體制外國是會議?...

算算日子,從1986年二月到台大報到至今也有二十七個年頭了。中間三度借調到省政府、縣政府及中央政府工作。雖然每週都會回學校上課、指導學生論文,但總覺得有一種很深的疏離感。兩個全職的工作(但只有一份薪水),常讓我有時空異位,角色錯置的感覺。每次路過座落在長興街的環境工程研究所,總會不自禁的望著三樓於幼華教授的辦公室,只是於老師已退休多年,近年來更長住美國,那熟悉辦公室的窗戶已不再透出燈光,停車場上也看不到他那部車齡超過二十年的老爺車。駐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