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政院組織再造 經部新設5個署
行政院會拍板第二階段組織改造案,將推動6部會49項組改法案。而經濟部將新設5個署,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其中因應電商、物流蓬勃發展,服務業範疇愈來愈龐大,將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
閱讀全文
政院拍板6部門改組!環署升環境部增4署 釀搶位子大戰
行政院修正組織法,將行政院環保署改制為環境部,並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及「環境管理署」。
閱讀全文
日美將開展比2奈米更尖端半導體技術合作
編按:中美科技戰壁壘分明,美國為鞏固供應鏈短缺之餘,以及先進國防發展,近期《日經》報導,日本、美國政府已快要對攜手生產2奈米以下製程晶片達成共識,兩國也著手設計避免科技外洩的架構,中國是他們當心的對象。
傳出日美兩國政府將深化合作,打造尖端半導體設備供應鏈。
閱讀全文
教師甄選只考英文?學者批「2030雙語國家」亂象
編者按:
「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在2017年由蔡英文總統宣布,官方公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也訂定「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展示對政策的決心。然而這幾年下來,政府缺乏配套措施、急衝快打的政策方針逐漸浮出檯面,不但無益於教育現場,更可能會對我國文化產生難以挽回的衝擊。
閱讀全文
學者:企業2030減碳目標仍有段距離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4日指出,Intel已宣布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就要達到RE100的目標(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並逐年提報用電數據),但台積電同時期卻仍增加排碳15%;未來國際不只是比較晶片製程,在減碳、綠能的布局上也是很重要的競爭。
閱讀全文
Fed強打通膨 將衝擊新興市場國家
美國聯準會(Fed)為抑制衝上40年高峰的通膨率,正加快升息腳步,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日增。不僅如此,Fed猛打通膨的震撼也可能波及世界各地,尤以新興市場國家首當其衝,而這些衝擊通常會導致持久、負面的後果。
閱讀全文
美聯準會宣布升息2碼 6月開始縮表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升息2碼,聯邦資金利率區間調高至0.75%-1%,符合市場預期,也是2000年至今最大升息幅度,展現其對抗通膨之決心。聯準會並暗示,6月將開始逐步縮減資產負債表。有六成專家認為Fed激進升息將造成美國經濟衰退。
閱讀全文
全球暖化釀嚴重海洋生態災難 科學家憂「大滅絕」再現
《衛報》報導,一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警告,全球暖化正劇烈改變海洋生態,可能引發數千萬年以來最嚴重的海洋物種大滅絕。
閱讀全文
「長新冠」症狀恐長期持續 好發於年長者、女性
編者按:
台灣疫情擴散迅速,單日確診人數已突破兩萬人,雖發病後重症與死亡比例低,但根據美國衛生單位估計,約有1成的確診者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即新冠後遺症),目前該症狀種類高達200多種,且有研究指出67%的長新冠患者都曾出現認知障礙。可見疫情的造成社會的傷害,除須長期觀察,短期內也難有終結。
閱讀全文
2021燃煤發電量成長創新高 美能源智庫:暖化不超過1.5°C有困難
《衛報》報導,近日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去(2021)年全球興建中的燃煤電廠裝置容量有所下降,但煤炭使用量與全世界計劃興建的燃煤電廠數量仍太多,難以將暖化溫度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閱讀全文
4月PMI續跌 前景晴轉陰
編按: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下修,但「保4」應無問題。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更指出,不會發生像其他國家有負成長的情況。然,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2022年4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製造業景氣前景由晴轉陰,經濟成長保4甚憂。
閱讀全文
NMI回落 餐飲營造最慘
疫情衝擊下,市場已處於原物料價格高漲導致的輸入性通膨,消費者親身體驗物價大漲,加上打炒房、缺工缺料等綜合問題,對相關產業相對不利,業者對於未來景氣看法正快速轉變,其中住宿餐飲、營造暨不動產兩大產業更出現跳水式下跌。
閱讀全文
美英央行政策 神同步
編按:疫情復發、物流不順導致供應鏈短缺等,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加上烏俄戰爭加速能源及大宗物資上漲,全球陷入停滯性通膨現象中。各國央行謹慎面對通膨完美風暴,同步關注美聯準會動向做為因應指標,英國央行率先與美同步,升息前夕 先調升債息。
閱讀全文
防疫保單恐拖垮業者 金管會:不再擴大解釋
編者按:
台灣疫情升溫,除了排隊買快篩等亂象外,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得業者喘不過氣,針對居家照護是否核保,爭議頻傳;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日表示,針對防疫保單理賠的增加,股東增資是解方,必要時金管會會動用緊急金挹注,未來將不再隨著防疫政策或疫情變化,擴大解釋保單的適用範圍。
閱讀全文
海保署預告四項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計畫 鯨豚、三棘鱟等入列
鯨豚、海龜、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三棘鱟等,深受國人注目的海洋野生動物,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保育及科學調查監測,海保署進一步提出保育計畫(草案),期待以具體行動擴散保育效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