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科技
台灣小心!美這樣搞垮日半導體霸主地位
編按:1983 年日本被美國要求成立「半導體貿易問題研究委員會」,要求日本減產。1986 年美國更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協議》,阻止日本企業併購,以保護主義庇蔭美國的半導體公司,繼而扶植韓國三星進軍日本的全球市場,終令日本在 1993 年失去了半導體一哥地位。台灣要以此為借鏡,小心美國科技佈局。
閱讀全文
美強化供應鏈報告出爐 強調半導體與日韓合作 未提及台灣
拜登政府今年2 月 24 日宣布對美國4種關鍵產品供應鏈進行100天調查,分別為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以及藥品等,在白宮官網公布了這份調查最新報告,外媒也指出,拜登政府將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設法解決美國經濟的影響。至於半導體部分,拜登政府強調與日韓合作,反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部位於的台灣,卻沒被提及。
閱讀全文
台積電加入美半導體聯盟 急擴產 蓋12座晶圓廠
上月台積電、聯發科等加入「美國半導體聯盟」,支持美國推動半導體製造與研發,面對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台積電預估2023將以4奈米為主流,並表示投資案已全面啟動,除了將在南科擴建5奈米晶圓廠及興建3奈米晶圓廠,以及在竹科興建研發晶圓廠及2奈米晶圓廠外,還要再蓋12座晶圓廠。
閱讀全文
美穩復甦 護航拜登「供應鏈」
美國總統拜登領導的政府8日發表厚250頁的「百日供應鏈評估」報告,將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以確保藥品、微晶片等重要產品的供應鏈安全無虞,同時也在評估是否針對釹鐵硼磁鐵展開貿易調查,若是展開,可能導致進口關稅。
閱讀全文
美參院通過2,500億法案 強化科技業 對抗中國大陸
美國參院周二(8日)通過一項2,500億美元的法案,增加技術研發方面的政府支出,以加強美國對抗中國大陸在內對手的競爭力,這是美國國會山莊在兩極化氛圍下罕見出現的兩黨團結景象。
閱讀全文
鎖定中國 拜登政府設行動小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今天公布關於美國取得從半導體到電動車電池等關鍵產品的檢討結果,並表示美國將成立新的行動小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鎖定中國為目標。
閱讀全文
拜登上任後 首次重啟中美貿易談判
編按:兩週前,中美貿易談判領袖終於進行拜登政府上台後的首次通話,5日中美雙方貿易高層再透過APEC平台互相喊話,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中貿易關係存在「嚴重失衡」。隨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再與美國財長葉倫進行首次視訊通話,雙方重申中美貿易關係十分重要。
閱讀全文
螞蟻消金獲准開業 納金融監管
螞蟻集團的改造方案浮出檯面。重慶銀保監局3日公布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螞蟻消金)獲准開業,最具爭議的花唄、借唄等小額借貸業務將納入螞蟻消金公司成為專屬產品,且在完成品牌改造後,一年內退出市場。
閱讀全文
美擬更新中企黑名單 僅限國防、監控領域
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底頒布對與中國軍隊相關企業的投資禁令,引發難以認定關聯的爭議,數家企業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彭博2日報導,拜登總統可望於本周簽署命令,在投資禁令的企業黑名單認定標準中,強調與中國國防和監控科技相關的企業。
閱讀全文
越南發現新型變種病毒 恐進一步衝擊全球科技供應鏈
越南的科技製造業是該國的經濟引擎,也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越南疫情不斷升溫,在苦於難以遏抑疫情之際,又發現新型新冠變種病毒,可能讓供應鏈受擾的問題雪上加霜。
閱讀全文
彭博:疫苗沒著落 美歐日恐侵蝕台灣半導體優勢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閱讀全文
美商務部半導體會議 尋求分享晶片資訊以緩解供應短缺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說,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幫助半導體生產商和買家分享供應鏈訊息,以緩解全球晶片缺貨危機,她並且敦促美國國會儘速通過立法,為國內生產提供資金。
閱讀全文
台灣半導體企業對海外投資不感興趣?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和歐洲正在積極推進吸引台灣強有力半導體廠商到本地區建設工廠的活動。不過,台灣4家主要企業最近發佈的投資計劃的合計額雖然達到約14萬億日元,但其中9成被認為是在台灣本地的投資。對於送來秋波的美歐,台灣企業的興趣不大,世界今後有可能在半導體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台灣的依賴。
閱讀全文
各國競相投入半導體競賽 台灣成關鍵核心
綜合媒體報導,半導體製造大國已展開一場爭霸戰,無論是南韓、台灣、美國、歐盟、中國大陸,都把這場競爭視同作戰,凸顯了掌握半導體在現代經濟的重要性。美國需要台灣的技術,同時台灣也要嚴防美國因避免過度依賴台灣建構自己產業鏈,如果發生,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勢必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台美分工定位。
閱讀全文
供應鏈在地化2.0 全球卡位戰
「供應鏈重組」自二○一八年下半年起,從美中貿易戰開打起頭,成為熱門關鍵字;隨之而來的疫情變數,更不斷考驗全球供應鏈應變能力,各國在「經濟安全」大旗下,都想建立自主供應鏈,護國神山台積電更首當其衝,不僅在全球車用晶片荒中不斷被點名,不光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都有重大投資計畫,連歐盟也頻頻對台積喊話招手。
閱讀全文
數位時代加劇 歐美中反壟斷浪潮來襲
編按:全球化發展快速,數位經濟藉由有網路效應及便利性,特別容易有大者恆大、贏者全拿,導致數位壟斷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10名州長向Google與Facebook提起反壟斷訴訟,爭點在從競價中獲取特權。近日大陸官方擴大對科技公司也將擴編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最快將在本周對蘋果公司提起反托辣斯訴訟。歐美中皆在遏止數位壟斷之不公平。
閱讀全文
台積南京廠 砸800億 擴建28奈米產能
編按:台積電宣布赴大陸擴建28奈米產能,以因應車用晶片等結構性需求增加,台積電強調,南京廠擴充成熟製程產能,並不是因為台灣缺水缺電。微博資深作者寧南山提出觀點,解析中國晶片發展契機,南寧山認為,晶片產業鏈盡快形成 有利於長期發展。
閱讀全文
歐盟管理網路平台服務的新思維
歐盟自2018年5月正式執行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到2020年12月所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SA)」和「數位市場法(DMA)」等法案。從外界看來,這些都像是在對國外的大型企業進行管制及約束,實則是歐盟為了配合發展「數位單一市場」的規劃,對歐盟會員國境內的業者、現在與未來要進歐盟市場的跨國業者進行區分、定義,對不同規模的網路服務業者、平台服務業者進行「法遵」的要求,不再只要求業者「自律」,進一步要求業者們明確落實法遵制度。
閱讀全文
阿里巴巴遭790億元重罰
編按:繼Facebook等三間美國科網龍頭企業高層,就年初衝擊國會事件,出席眾議院聽證會,巨型社群平台影響群眾運動不容小覷。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近日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因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今天遭裁罰人民幣182.28億元(約合新台幣790.8億元)。以對巨型社群暨交易平台示警約束。
閱讀全文
美國半導體開啟重振之路
《日經》報導,在拜登政權倡導生産回歸政策的背景下,美國已開始為重振半導體産業而採取行動,大型廠商英特爾將投入約2萬億日元,在美國建設新工廠,同時涉足量産其他企業研發産品的代工業務。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