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紓困振興
COP26峰會 美中聯合倡議 各國減碳承諾仍不夠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表示,中國與美國今天宣布了一項聯合倡議,將針對氣候問題加強採取行動。
閱讀全文
正視勞動市場惡化的警訊
編按:政府釋放軍公教調薪與基本工資調漲的同時,更應正視勞動市場惡化的警訊,《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我國經濟在出口支撐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今年6月份失業人口高達57萬人,失業率高達4.8%,更是自2010年10月以來的最高峰,除了加速強化短期紓困措施外,中長期也應由源頭做起,政府應從優化產業體質來改善勞動市場體質,才是務本之道。
閱讀全文
勞團籲明年基本工資調漲 工總商總意見不一
綜合媒體報導,勞動、經濟部長接連釋出正向調漲明年基本工資訊息,工總表示,認同調升明年基本工資;但調幅多少,工總則拒絕表態。勞動部恐怕要先去與商總、中小企業協會溝通。但商總再度表態反對,直指紓困企業竟還要調薪,不合情理。勞團體,則要求工商團體務必出席審議會,理性協商,而非直接反對調升。
閱讀全文
無薪假逾5.8萬人 新高
勞動部1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連續2周下降後,無薪假家數與人數再度攀升,家數來到4,822家、再創歷史新高,而人數58,731人則創疫情新高,主要以旅行社為主的支援服務業新增最多,其他內需產業已經持續下降,研判無薪假高峰期已過,將隨著開學逐步恢復。
閱讀全文
立院下月新會期 政院推3大預算案
綜合媒體報導,立法院新會期將於9月展開,蘇內閣將有三大關要闖,第一,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振興五倍券為主的紓困特別預算案要搶通過;第二,在野黨對囤房稅議題磨刀霍霍;第三,年底的四大公投案。
閱讀全文
4,702家 無薪假家數再創新高
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這一期家數與人數續增,來到4,702家,續創歷史新高,實施人數也來到57,781人,為疫情以來新高。從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與批發及零售業持續惡化,甚至支援服務業也不見好轉。
閱讀全文
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
閱讀全文
立院新會期 五法案急闖關
立法院新會期即將於9月開議,本會期屬於預算會期,根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規劃,本會期開議後,將優先審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營事業預算、紓困5.0,中選會委員同意權及特別預算與特別條例等案。
閱讀全文
特別提款權在全球重要性將升高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陳祈典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6月提案分配等值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予各會員國,將特別提款權額度提高3倍,以協助貧窮國家渡過疫情難關,此措施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引起各界討論。
閱讀全文
近5成不滿意紓困 民眾黨籲排富發現金
民調顯示,近5成民眾不滿意蔡政府的紓困政策!民眾黨29日公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施作的民調,有高達45.1%受訪民眾表示收入減少,且紓困政策的不滿意度高達48.6%。民眾黨呼籲,6月失業率高達4.8%,而7月疫情警戒持續,失業率恐怕將更嚴重,政府應放寬紓困門檻,並排富普發現金。
閱讀全文
三級警戒重創內需 全民舉債增1.8萬消費券何時發?
疫情降溫,行政院近日展開產業振興方案規畫,外傳今年發放的振興券不會低於去年的「三倍券」效益,且初步構想是紙本與數位振興券雙軌並行。對於26號起開始下降二級警戒,卻不解封,內需產業困境並未解決,全國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呼籲,政府應及早規畫,至少每人發放5000元消費券,最好9月1日就能上路。
閱讀全文
疫情下失業率創新高 中央應勇於放寛管制
編者按:
指揮中心23號宣布26日起降為二級警戒,但雙北還是維持餐廳無法內用的政策。疫情雖較先前緩和,但民生產業已亮紅燈,逐漸走高的失業率,已創下10年新高,但經濟成長率預期卻超過5%,如此弔詭的數字,顯示台灣內需服務業就業人口受創慘重,多數基層勞工生活苦不堪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雖然將三級警戒降至二級,但政府更應放寬限制,以提升就業,解決人民困境。
閱讀全文
出口與股市好代表經濟好?賴香伶:無薪假已達3.1萬人
台灣出口表現亮眼,股市迭創歷史新高,看似經濟表現亮眼,然疫情衝擊下,呈現外熱內冷的情境,隨著三級警戒多次延長,服務業業績大幅萎縮,勢將拖累整體表現,可否守住5%門檻有待觀察。民眾黨立委賴香伶19日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觀光、旅行、旅館業受創嚴重,儘管13日起實施微解封,但效果有限,勞動部統計無薪假已經達到3.1萬人,政府應逐步研議解封配套措施,做好微解封飲食明確規範。
閱讀全文
政院規畫 發振興券救餐飲業
編者按: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控制非常穩定,就目前趨勢來看,未來三級警戒降級的可能性很高,對於以停擺多時的餐飲等民生產業,不外是個好消息。政府要如何振興內需產業,是接下來重要的課題。
閱讀全文
推出5000消費券?政院擬規劃疫後振興方案
台南市議員謝龍介提議發放每人5,000元消費券,台南市長黃偉哲允諾會向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建議,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15日表示,去年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創造近1,000億元經濟效益,是非常成功的政策,正規劃準備推出新的措施,以各種方法幫助受衝擊產業、企業與個人,希望再創一波最好的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五月疫情衝擊 受僱人數創同期最大減幅
5月中旬國內疫情影響,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管制趨嚴,影響經濟活動,勞動市場受重創。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受僱員工人數月減5.2萬人、經常性薪資月減0.75%,雙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閱讀全文
不斷出錯的政府方案 紓困4.0四大問題
編者按:
三級警戒至今快兩個月,許多產業面臨倒閉危機,雖中央祭出「紓困4.0」方案,看似每個部會都有相應紓困措施,但實際上產業申請紓困時卻處處碰壁,甚至有業者直言今年的紓困方案做得比去年更差,引發不少民怨。究竟中央的紓困方案出現什麼問題?
閱讀全文
金管會釋出國銀放款動能 紓困銀彈多了4,000億
編按:繼上月央行宣布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額度至新台幣4000億元,並延長企業申貸期限至110年12月31日,也同步放寬貸款申請條件。昨(1)日金管會日釋出利多,鬆綁銀行資本適足率規定,銀行局估六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共可釋出4,000億元的放款動能。
閱讀全文
只能發錢紓困? 文化部應更積極媒合協助藝文產業
編者按: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大型藝文活動、賽事都無法舉辦,在該產業服務的人失去了舞台,更沒有收入來源。雖政府有提出書捆4.0的方案,但對許多人來說卻無法申請,對大型團體更是杯水車薪,讓人不經要問,數位時代的來臨,除了發錢以外,政府還能為產業提供怎樣的協助呢?
閱讀全文
紓困撒幣 每人背債25.4萬
財政部國庫署公布最新國債鐘數字,中央政府負債5兆9598億元,每位國人平均負債25.4萬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蔡政府成為平均每人背債最高的政府。而這還不包括立法院剛三讀通過的2595億元紓困4.0預算,這筆錢也全數靠舉債。財政部官員表示,七月初所得稅入帳後,國庫調度壓力可望紓解,屆時可視情況先還一點短期借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