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中國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將10月25日訂為大陸的「台灣光復紀念日」,並會透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陸委會晚間強調,台灣光復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關係,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建政,中共捏造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目的,台灣人民絕不會接受。

正值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結束為期四天的閉門會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稿(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一個悄然蔓延的問題 正困擾中國並侵蝕其經濟 :中國陷入了一個極為激烈的競爭循環,不僅導致企業利潤受到侵蝕,還令勞動者陷入殘酷的職場競爭,並推動了通縮螺旋。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18日揭曉, 候選人鄭麗文以最高票數,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 。鄭麗文發表勝選感言, 期盼朝野共同展現誠意,化解台灣政治對立與兩岸分歧 ,並 宣示一定在任內完成「 2028 年完全執政、政黨輪替、兩岸和平共榮共和」的使命 。

中共中央委員會於10/20到10/23舉行會議,研究「十五五」規劃,會後發布的公報將透露北京方面打算如何引導經濟度過動蕩期。 市場觀察人士希望北京方面能採取實質性舉措,推動經濟向由消費引領的增長模式轉型,擺脫對出口和債務驅動型投資的嚴重依賴。

但自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以來,大陸對台政策主軸轉向「促統」,對國民黨的期待不再是「維持現狀」,而是「推進統一」。相對地,台灣社會的氛圍卻對大陸日益疏離。

國慶 日, 賴清德 總統和立法院長 韓國瑜 出席國慶大會,先後發表國慶演說。賴總統提及「台灣之盾」,韓院長則是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對國內政情做比喻, 以呼籲政府與人民共同正視低薪、能源、環境與社會撕裂等問題。 雙雙引發各界討論,各有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