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 回到學習本質看待數位應用

編者按:

疫情爆發後,各國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數位科技需求爆發性成長。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 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其中,教育部將投入4年200億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為與談的焦點話題。

教育部200億推「生生用平板」

教育部資科司司長郭伯臣表示,配合「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教育部會著重在三方面:

第一,持續充實數位學習內容,像是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開發數位內容,也會補助縣市學校採購數位內容教材。

第二,200億的預算裡,有140億預算,將用在配發61萬台行動載具搭配行動載具管理系統,提高學校、縣市教育網路中心的網路頻寬,並延伸數位學習場域,像是推動自行帶載具到校與帶載具回家學習的計畫。

第三,為瞭解學生學習需求,教育部也會建置教育大數據資料庫,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做為數位內容平台改進依據,希望降低城鄉落差。

數位學習需人力 回到學習本質看載具需求

數位學習成為教學現場常態,PaGamO 執行長葉丙成指出,除了軟硬體採購,政策落地的關鍵是人力,包括師培、教甄的模式要搭配調整,地方教育網路中心和學校資訊組長的知能也是關鍵。

然而,推動數位教育,也會有老師抗拒或者擔心。新北市板橋高中教師顏椀君表示,不論是線下、線上還是混成教育,都要回到「學習」的本質,重新思考在學習場域裡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工具協助教學?要回到學習和學生為主體來看待載具需求。

長期推廣數位自主學習的高雄民權國小老師葉士昇則指出,載具設備不只有拿來處理學科學習,也能成為開啟孩子接觸世界的窗,像是透過圖書館的線上資源,閱讀豐富的電子書。他說:「當孩子發現數位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困境,他們可以思考(載具)還可以幫助我翻轉什麼,這樣的話就非常成功。」

推行數位教學需與家長溝通

當混成式學習成為常態,除了老師教學思維需要改變,家長的觀念也需要轉換。LearnMode 學習吧產品總監陳逸文表示,根據學習吧統計,家長對線上教學的支持度,去年反而比今年高。

他推測,除了對網路安全的疑慮,家長居家上班要兼顧工作與孩子的上課狀況,變成孩子的家教,增加家長負擔,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他建議教育部要了解現場問題、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成為支持線上教育的力量,親師生一起共好。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31日突然宣布6月15日起,對產自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
針對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2030絕對不缺電一說,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表示,政府有絕對努力跟決心,要持續安全穩定的供電,...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日率領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等人拜會立法院民眾黨團,在交流過程中,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問及電力問題,他表示,AI、...
能源政策首重電夠不夠 其次才是低碳、淨零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上任後昨日首度談到對能源政策的看法;他直言,自己不排斥核電,關注的是電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