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論/對新財經內閣的期許

賴總統和卓內閣的新財經團隊,大致確定,特別引起國人關注。這次財經團隊有幾個特色:首先,絕大多數的成員都是來自業界,其優點是行動力會比學者強,缺點是較缺乏理想性,能否觀照全面,有待考驗。

其次,這些閣員的知名度較低,一般人比較不了解他們的視野與能力,所以也很難對於他們有直接的評斷。第三,團隊成員以高科技人才為主,對於未來國內產業發展應該會有所助益。即將就任的行政院卓院長在介紹他們時,特別提到AI內閣(Active & Innovative),也就是兼顧行動和創新,我們希望未來他們真的能帶給新政府更多的行動力和創意。

其實台灣民間的力量很強,尤其是高科技相關產業一枝獨秀,政府要做的是把相關的軟硬體基礎建設做好,其他的就交給民間部門去自行尋找最適的發展途徑。簡單地說,過去八年產業界一直呼籲要解決「五缺」的問題,如果新任的AI財經團隊能把這個大問題圓滿解決,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另外,有幾個立即而重大的挑戰,等待新任財經團隊去處理:首先是能源問題當經濟和產業發展愈快的時候,對於能源和電力的需求就愈殷切,而過去蔡政府快速推動非核化,導致現在出現供電嚴重不足的問題。日前,桃園超過萬戶大停電情況,差一點變成全台大停電;現在炎熱的夏天即將來到,供電穩定會是新任內閣首要面對的問題,因此核能是否要延役是一個需要立即決定的事。

其次,2050淨零碳排的問題,也將是另外一個大挑戰,因為歐盟推動的「碳邊境稅」隨時會啟動台灣一方面要擴大綠色能源的供應,另一方面,如何節能減碳也非常重要。因此,電價和碳費等問題是新任財經團隊無法避免的責任,需要立即採取有效的行動方案。

第三,在產業升級方面,新任內閣指明要推動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這個大方向是對的,尤其是產業AI化更為重要,因為幾乎所有的產業對面臨產業升級的問題。而為了協助產業AI化,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所以相關科系與人才的培育就非常關鍵,這屬於軟體的基礎建設。

第四,台灣的產業不應該過度集中在科技產業,傳統產業的發展也同樣重要。由於傳統產業已經相對成熟,重要的是由政府協助尋找更多市場,也就是說,未來台灣仍然需要積極參與多邊與雙邊的自由貿易協議,這是過去八年蔡政府完全無法做到的事。當然,受到國際政治現實的壓力,我們也應該與大陸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這樣台灣在推動國際經貿參與也會比較容易。

新財經團隊最後一件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維持良好的財政紀律,同時也應該要重新檢視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問題。過去八年,蔡政府花了太多的經費在特別預算上面,這些都不容易受到立法院的監督,再加上過度的財政超徵,讓蔡政府有太多的浮濫預算,很容易浪費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中央的支出占全國總支出將近七成,而地方政府只占三成,這與傳統的六四比有很大的差異,結果造成很多中央開票,卻由地方埋單的權責不分的問題,應全面重新檢討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法,讓中央與地方的權責相符。

最後,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固然重要,相關軟硬體的基礎建設也非常關鍵,但是更重要的是,這些經濟成長的果實應該要能夠讓全體國人所共享。所以,如何透過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來普遍帶動國人的薪資,也是關鍵課題另外,過去幾年台灣的通膨都在2%左右,幾乎把人們的薪資成長都吃掉了,因此如何壓低通膨,維持經濟穩定,也是新財經團隊無法避免的責任。

工商社論/我們對財經新內閣的期許與提醒

 

內定行政院長卓榮泰於16日宣布財經內閣人事,讓人耳目一新,多數是來自業界及學界,新人新政所帶來的活力,將對政府日後施政帶來新氣象,值得期待。

這一份內閣名單來自業界的有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經濟部長郭智輝,而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則是來自學界。從他們的資歷可知,個個皆是專家,也是一時之選,對於因應當前國內產業發展失衡,穩定供電,推動數位轉型,以及健全國內金融市場,都將注入新思維。

不過,政府不比企業,政府組織的運作也不像學校這麼單純,五位新閣員進到各自的部會,必然會有一段很長的磨合期。2000年政黨輪替,來自業界的林信義出任經濟部長,備受矚目,他於擔任部長一段期間後表示:「經濟部業務包山包海,我花了七個月才能對所有業務有深入的了解。」聰明如林信義尚且要花七個月,其餘可想而知,在政府部門要把理論化為政策,要把想法變成方案,其不容易,於此可知。

以經濟部而言,產業發展、對外貿易向來是業務的重中之重。除此以外,台灣一年四季雨水分布不均,春季抗旱,夏秋兩季防洪也是經濟部的重頭戲。著作權、專利權及商標權的管理,中小企業的協助,油電糖水等國營事業也全是經濟部的工作,真可謂包山包海。尤其面對國際局勢變遷,產業鏈重組,地緣政治等風險,部長的壓力之大,於此可知。

再以國發會而言,國發會前身為美援會、經合會、經建會,長期以來有小內閣之稱,之所以稱為小內閣是因為昔日經建會主委都是當過部長之後才出任這一職務,輩份既高,有助於調合部會之間的爭議,譬如說經濟部基於產業發展主張降稅,財政部本於預算穩健反對降稅,這時就要由經建會主委出面把兩位部長請來協商,讓政策不至於停擺。除此以外,每四年要編定經建計畫,並進行管考以讓政府施政能有秩有序的達成目標。還有,國發會所負責的國發基金,由於擁有台積電股票,每年可獲得逾百億現金股利,如何將資源用以協助新創,又不致於因投資失誤而惹爭議,也是新任主委不小的挑戰。

至於金管會,眾所周知,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櫥窗,金融監理固然重要,發展創新以強化金融競爭力更加重要,準閣揆期許新任主委彭金隆能整合公私資源,讓台灣成為亞洲金融發展中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這誠然是不容易的工作而數位部、國科會在面對全球瞬息萬變的數位競爭環境下,責任尤其大,雖然台灣在去年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第九,表現已屬不錯,但仍不如韓國、新加坡,顯示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綜上可知,在如今國內外環境下,財經部會首長所面對的國際競爭是大的,既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兼顧環境保護而實現淨零,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雖然五位新任閣員的才識及經驗無庸置疑,然而,部會是由一個龐大文官體系,複雜的法規條文所組成,每做一件事都有法規參差其間,雄才大略在政府組織運作下,每每為之英雄氣短,如何了解部會之間的法規運作,以讓為官的抱負得以實現,這恐怕是更大的挑戰。

2000年以前的部會首長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所有部長都有文官的歷練,部務及法規對他們來說,瞭如指掌,惟如今的部長,多數缺乏這方面的歷練,而此次財經內閣尤其是如此,改善的方式就是要多多聽取文官的建言,高階文官通常已歷經20多年的訓練,對於業務、法規及窒礙難行之處,瞭然於胸。當年第一位來自民間的經濟部長林信義,就是充份信任文官,因此能在施政上取得成就。

於1984~1989年臨危受命,出任行政院長的俞國華,曾任財政部長、央行總裁、經建會主委,對文官體系知之甚深,關於用人,他曾說:「我是以其人的器度、德才是否兼備,工作是否適才適所,作為考量的原則。一經任用,即予充份授權,分層負責,而以彼此多作聯繫協調,發揮團隊精神,達到施政的要求。」這一席話於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值得五位準閣員多多思考。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紀錄摘要出爐,外界解讀貨幣政策基調為「鴿中帶鷹」;除有理事稱「市井小民對物價上漲相當有感」、「...
新北市教育局28日由教育局攜手產官學界,發布全國第1本「AI科技教育白皮書」,打造AI教育願景。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新北市從智慧校園、...
周處因為有自覺,因此為百姓除去禍害,也願意自我調整,奮發學習,終能成就,造福大眾。在數位轉型過程中,...
主計總處29日公布「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顯示,前20%富有家庭資產淨值(資產減負債)是後20%的66.9倍,比80年的16.8倍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