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新國會,媒體人帶你看立院歷史與變革】活動統整精華

3月13日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前進新國會,媒體人帶你看立院歷史與變革】活動,這一系列活動,在國會三足鼎立的情況下,關注國家公共政策的長期發展。此次為【前進新國會】首場小型論壇,由幾位媒體人開場,邀請了余紀忠基金會的副執行長林聖芬、風傳媒的總主筆夏珍、台大新聞所的林照真,一起從1976看到2024國會的變化跟展望,其中對民主政治、新聞自由皆有探討。

首先余紀忠基金會的副執行長林聖芬老師分享了他擔任國會記者見證了國會歷史的變化,他提到關於立法院的改選和增額委員是否有讓立法品質更好?他認為從立法院的變革來看立法品質還有很多的疏忽的地方,立法委員除了代表民意還必須有其自身的專業,這將會關係法律訂定的周延性和專業性。除了立法品質他也提到考慮立法之後的影響層面,常常我們只考慮立法但是卻忽視了執行層面帶來的影響,這也是身為立法者的一大考驗。

另外國會改革增加了對於立法委員的任期制,導致一些法案無法在立法委員的任內完成,而造成法案的拖延。現在的立法者常常受到民意的影響,而忽視根本的問題,為讓法案通過只跟特定的委員打交道,進而導致金錢和權力上的交易。

針對立法委員會的預算審查,他提到立法預算的審查需要行政部門配合,同時特別預算也需映應外部時事的發展,但是當行政和立法權分屬不同政黨時,雙方關係常常相互箝制,同屬一黨時,立法院淪為被動的角色,因此立法院審查預算還需有委員會扮演專業角色,另外在政黨協商過程中應該制度化利益迴避原則。區域和不分區立委得分配遵循專業原則的一個指標。

接著風傳媒的總主筆夏珍老師也分享了許多她對國會演進的想法。國事論壇雖然提供了立委們在會前討論的平台,但是其對於院會的正常議程的進行值得我們考慮。另外朝野協商是否真的可以落實意見交換,保障小黨利益?在實務運作上,常常失去了原來朝野協商法制化的意義,而她認為這十分可惜。另外在三黨不過半的國會當中,立法權能否真正制衡行政權,是否未來會偏重行政權,這些都是她所提出的擔憂。近期的提出的國會改革,若能增加立法院的監督力道,她認為將會是很有意義的。

另一方面對於立委臉書問政的現象,她表示這有助於透明開放的國會,也是立委和選民溝通的一個管道,但是這樣的狀況將改變原本的媒體生態,使得記者獲取資訊的管道增加,然而也會引發新聞記者取材單一,內容容易重複。

最後由台大新聞所的林照真老師,討論媒體在現在的國會的生態下,應該要怎麼樣去做選擇,去做編寫?她首先提到新聞永遠是站在整個社會的觀點,而記者則是永遠的在野黨,國會是各種力量的競爭。記者地位下降和臉書問政常常弱化記者監督的角色,立委設法跳過記者的監督,迴避各種採訪和記者跟立委的關係太密切,使得新聞無法反映出事情的原貌,政治力量不斷的膨脹 然後新聞力量的衰退,也是她所擔心的。

另外面對數位環境,使得記者面臨更快速、多元的時代,記者肩負流量和點閱的使命,使得他們發稿的時間壓縮,影響到新聞的品質,數位新聞也失去了記者第一手採訪的真實性。她提到媒體應該增加判斷能力,尤其是現在的國會局面,記者應該增加對於議題設定的能力。

這次的活動首先從過去看現在的立法院,再來討論了立法院在實務上運作,在立法院經歷了變革後仍有一些問題需要重視,另外針對近期的國會改革我們應該要持續關注其後續帶來的影響。最後在媒體和國會之間的關係,兩者應該如何彼此溝通和監督也是此次論壇中很重要的。